索引号: | 11330600002577030G/2024-256346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
发布机构: | 绍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 公开日期: | 2024-07-12 |
主办单位: | 绍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
俞平委员:
您在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壮大新兴数字经济 提质绍兴发展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数字经济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该提案精准指出了我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包括项目接续乏力、要素瓶颈制约、科研支撑不明显等问题,对我市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提出了3方面宝贵的建议,我们将结合具体工作总结吸纳。现对该提案的办理答复如下:
一、所做主要工作
2023年市委、市政府以更大力度、在更广领域、向更深层次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数字化、数字普惠化、设施智慧化协同发展为主线,实施八大行动,推动数字经济往“高”攀升、以“融”提效、向“新”进军,逐步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勇闯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新路子提供强大引擎。2023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385.5亿元,同比增长20.0%,增速居全省第4,高于全省平均9.9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4.95%。
1.坚持技术创新,科研院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一是着力引进高端研究院。“以一个产业引进建立一个研究院”的思路+“一院一策”的方式,先后引进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35家大院名校共建研究院,全面覆盖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先进高分子材料、智能视觉等四大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在提升市域创新能力、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引育、助推产业升级、校地科技合作等多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绍芯实验室、鉴湖实验室、浣江实验室等重点平台建设,加快科技项目投资落地,2个实验室列入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三是开展“揭榜挂帅”科技攻关。2023年全市已发榜75项,成功揭榜54项,其中数字经济相关领域揭榜15项。晶盛机电、浙江钠等数字经济领域项目获省级硬核科技成果。
2.坚持招大引强,数字产业集群持续壮大。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出台《绍兴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6)》,印发《绍兴市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对集成电路产业实施专项扶持。越城区、上虞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分别入选全省“415X”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和协同区。通过招引中芯国际、长电科技、比亚迪等行业头部企业,绍兴走出了一条集成电路全市域、全产业链发展的路子。2023年,全市76个10亿元以上省重大制造业项目中数字经济领域28个,占比36.8%,年计划投资完成额178.21亿元,规模全省第1,全年实际投资完成率达到153.4%。二是强化项目建设。今年全市25个超10亿元数字经济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8.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44.5%。比亚迪半导体(一期)、芯联二期、20GW新能源光伏电池片智能制造项目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三是加快软件产业发展。谋划软件产业发展蓝图,制定实施《绍兴市加快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2515”行动方案(2023—2026年)》,今年一季度实现增加值26.44亿元,同比增长14.4%(季度指标),增速居全省第5,高于全市服务业增速6.3个百分点(错月数据)。
3.坚持“腾笼换鸟”,实现“凤凰涅槃”。扎实推进市区印染化工产业跨域集聚提升,印染、化工两大产业通过“跨域整合”,累计腾退土地1万余亩,节约土地6000余亩;同时,每天减少污水排放15万吨,相当于80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产业集聚提升,腾出了发展空间,用于打造绍“芯”谷,该项工作入选城市更新省级试点。2023年6月,海峡两岸(绍兴)数字产业合作区正式获批成立(东部地区唯一),加快凤凰涅槃步伐;绍兴集成电路新产业平台入选浙江省首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且年度考评连续保持在全省前2,新增智能视觉“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年度考评列全省第7位。
4.坚持数实融合,产业数字化转型走深走实。一是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行业推进新一轮智能制造五年行动,环思智慧、陀曼智造获得财政部、工信部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项目支持(全省10个)。柯桥区、嵊州市、新昌县,纳入全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财政专项激励试点名单,获省级财政专项激励1500万元。二是深化“产业大脑+未来工厂”试点建设。全面应用推广5个细分行业产业大脑,目前已累计服务市内外中小企业8500余家,接入生产制造设备2.8万台,平均提高效益20%以上;新增1家省级未来工厂。三是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越城未来汽车城、上虞伞城、诸暨铜谷、嵊州厨具、新昌数字贸易等5个行业新入选浙江省创新服务示范区。四是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陌桑数字化养蚕未来农场项目列入省“千项万亿”工程,新增智慧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基地28个。
5.坚持要素联动,数字生态活力不断释放。一是构建产业数字金融服务体系。实施金融助力产业数字化攻坚创新工程,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数智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企业结成应用场景“联合体”,打造“平台+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目前平台已累计服务近280家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超9亿元;实施金融助力数字产业攻坚创新工程,重点优化数字产业集群建设机制,如交通银行绍兴分行,通过省、市联动“专项方案+平台赋能”一体贯通,促成单户8年期高技术制造业贷款22亿元支持重点项目。二是大力开展招才引智。发布“名士之乡”英才计划人才项目第28批引才公告,认定人才项目20个,其中数字经济专项12个。全面启动第九届中国·绍兴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第四届中国·绍兴“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创新创业大赛,设立海外分站赛。印发《绍兴市加强人才支持保障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举措(试行)》,聚焦集成电路产业链招引国内外高端人才。
二、下步计划
1.持续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一是推进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快绍芯实验室、鉴湖实验室、浣江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建设,提升重大创新平台投资进度。二是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创新能力。每年新建数字经济领域省级企业研发机构10家以上。三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深化实施省、市产业关键技术攻关计划,提升省级“双尖双领”重大攻关项目数量。四是提升产学研用效能。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设立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研发机构和研发总部,对引入核心技术且配置核心研发团队,并完成相关成果转化的,每家每年给予运营经费、项目经费、条件建设经费等资金扶持。
2.全力做优数字产业规模。一是做强集成电路产业。落实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推进中芯三期、20GW新能源光伏电池片、时光新能源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到2024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链产值突破800亿元,努力争创环杭州湾模拟芯片和功率器件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依托中芯、长电等头部企业产业链优势,积极招引培育本土终端产品公司。以先进制造工艺引领产品设计能力升级,以产能协同产品共同发展。二是做大智能视觉产业。加快诸暨智能视觉产业项目招引落地投产,加快打造智能视觉千亿级产业集群,2024年智能视觉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引进智能视觉产业链相关项目不少于8个。三是加快软件产业发展。落实软件产业“2515”行动方案,2024年全市规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新增省软件首版次产品认定3个。
3.全面推进数实深度融合。一是深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试点城市创建为契机,组织实施现代纺织和汽车零部件(结构件)500家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数字化2.0级企业的覆盖率,力争每年新增省级未来工厂2家,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5家以上,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1.0级)覆盖率达到100%、2.0级覆盖率明显提升。二是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聚焦总部经济、文化创意、软件信息、金融服务、科技研发等领域,推动现代服务业加速集聚,力争创新发展区年营收增速达到10%以上。构建产业数字金融服务体系,建立特色化专营服务机制,积极争取产业数字金融绍兴试点。三是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发展模式,2024年新增省级数字农业工厂(农场、牧场、渔场)8家以上、未来农场1家。
4.积极构建数字创新生态。一是强化高端人才招引。深化实施绍兴“名士之乡”英才计划2.0版,设立数字经济人才专项,全年支持数字经济领域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项目50个左右,新引进数字经济领域的领军人才20人左右。二是建立高级数字技能人才蓄水池。会同市委人才办、人社局,构建数字经济领域专业化人才蓄水池,分类分行业梳理汇集数字技能人才信息。推进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数字化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全年培养数字高技能人才2300人。三是举办系列活动。举办第九届中国·绍兴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第四届中国·绍兴“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创新创业大赛,设立数字经济赛道,加快集聚数字经济领域青年人才,做优数字生态。四是加大金融支持。加强产业、金融、财税等政策协同创新,进一步完善产业基金、融资担保等机制,探索将产业数字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建设列入市级部门、区(县、市)目标责任制考核,通过优秀项目、创新平台等晾晒,营造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打造充满活力的产业数字金融创新生态。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数字经济发展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
联系人:数字经济处 连庆炎
联系电话:85156977 传真:85331993
绍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4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