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冬酿时节,东浦街道南村村处处酒香四溢。昨日下午,记者来到薛宗盛·炀记酒坊门口,看到新出锅还冒着腾腾热气的糯米正在摊晾。“等糯米温度降到30多度,就可以落缸发酵了。”酒坊负责人薛华兴告诉记者,他们当天蒸了八九缸糯米在发酵,前期发酵要5天,后期发酵得3个月。“我们的黄酒坚持全流程手工制作,坚守传统味道。而成品酒品质好不好,发酵环节至关重要。”薛华兴一边说,一边拿笔记录下了最新一锅糯米落缸的具体时间及温度。
南村村里,类似薛宗盛·炀记酒坊这样的共富酒坊还不少。东浦街道党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越城区以南村村“酒香越音家”共富工坊为核心,将运河沿线产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产业相近村、共富工坊等多个关键环节主体纳入共富链联建合作单位,出台共富工坊经营奖补政策,以资源、技术优势引入社会资本创办以黄酒为核心的六类共富工坊,鼓励工坊、村集体合股联营。去年以来,吸纳农民就业约700人,人均年增收约4.39万元,共富链上16个村村集体年均经营性收入超450万元,超全省平均近50%。
在东湖街道五联村,种粮大户郑阿多站在已收割完成的稻田前,正在为新一年的糯稻种植作准备工作。他告诉记者,自己承包了760亩粮田,这两年一大半的田已改种糯稻。“去年我们东湖、皋埠几个种粮大户分到了2500亩的糯稻订单,跟黄酒集团签约,种出来的糯稻全部由他们收购,卖粮十分方便。最关键的是,相较于其他普通水稻,种糯稻还能享受额外市级加区级共600元每亩的补贴。”郑阿多说,去年种糯稻仅额外补贴他就拿到20多万元,相较于种之前的水稻增收明显。
据越城区农水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闾君介绍,为振兴黄酒产业,近两年,越城区持续推进黄酒糯稻全产业链建设。原本,糯稻基本集中在陶堰街道南湖村,如今已经扩面到东湖街道、皋埠街道、富盛镇等各个村庄,去年以来新增糯稻种植面积4000多亩。区农水局还搭建平台,联结农户、黄酒企业成立糯稻共富联盟,出台糯稻专项种植补贴,鼓励联盟统一开展土地承包、农事服务。推广“鉴湖糯1号”等新品种,由黄酒企业兜底定价、收购,提升农户种植收益。目前,黄酒专用糯稻生产示范基地面积已达9100亩,居全市第一,提供农民就业岗位200余个,带动增收800余万元。
在黄酒糯稻全产业链的销售端,越城区也围绕“年轻化”“数字化”销售模式,开发黄酒咖啡、黄酒酸奶等黄酒衍生产品,研发千元黄酒核心高端产品,建设绍兴黄酒精品馆、农产品直播基地等黄酒营销平台,出台最高30万元的奖补政策鼓励企业入驻电商平台销售黄酒,全方位提升黄酒销量。去年前三季度,全区6家规上黄酒企业营收达10.7亿元,同比增长7.17%,带动农民增收1100余万元。
前不久,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2024年县域10亿元以上“土特产”全产业链名单,其中越城区黄酒糯稻全产业链入选。据了解,越城区目前黄酒糯稻全产业链产值已超50亿元,带动农民增收超5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