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无障碍阅读
退出老年模式
无障碍阅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绍兴动态 > 热点专题 > 重要专题 > 2025年两会 > 成就展望
 
回眸2024年

信息来源:绍兴日报 日期:2025-01-21 11:55 浏览次数: 字号:[ ]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对绍兴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扎实推进内生挖潜力、外贸拓市场、房产去库存、文商旅促融合、金融重实体“五大创新突破性举措”,抓好“两重”“两新”和环境质量提质进位工作,顺利完成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切实扛起了经济大市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全市GDP增长6.5%,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8.9亿元,同口径增长6.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长4%和5.5%。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七方面工作:

(一)着力扩投资稳出口促消费,经济增长动力稳步增强。全力扩大有效投资,148个省“千项万亿”项目顺利推进,新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03个,其中50亿元以上19个,当年落地率72.8%。积极拓展外贸市场,全市实现出口3762.2亿元,占全国比重14.8‰。充分激发消费潜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7%,居全省第2位。

(二)着力推进教科人“三位一体”贯通,区域创新能力有效提升。深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在全省率先出台“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政策,首夺省“科技创新鼎”。强化高等教育支撑,谋划引进中外合作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推进“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加快迪荡湖科技CBD等十大创新基地、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等十大创新设施建设。深化知识产权全链条改革,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实施科技成果“越快转”专项行动,长电集成多芯片3D封装等11个项目入选省“尖兵”“领雁”计划。省、市联合成立浙江传统绍兴黄酒科学研究院。打造新时代“名士之乡”人才高地,实施《绍兴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设立“绍兴工匠日”,承办第三届浙江技能大赛。

(三)着力加快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发挥。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4151”计划,抓好409个亿元以上内生项目建设,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居全省第2位,市本级和越城、上虞、诸暨、新昌夺得“浙江制造天工鼎”。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嵊州智能集成灶产业获评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实施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发展行动,黄酒产业“五个一”改革攻坚取得积极成效。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先进高分子材料、智能视觉等平台产值分别增长12.7%、12.1%、4.9%和28.1%。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在省内率先实施低空经济发展规划。持续强化数实融合,规上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入选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等6家单位成为省“两业”融合试点。引导金融机构将信贷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建设。

(四)着力深化改革攻坚,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推进全国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和向基层延伸试点。扎实开展“爱企”行动,构建涉企问题闭环落实机制,创新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推动企业“长高长壮”,深化上市“一件事”集成改革。积极创新融资路径,成功发行水利基础设施REITs首单,入选全国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典型案例。

(五)着力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城市功能优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进展。深化“融杭联甬接沪”,实施《绍兴市融杭发展规划》,推进杭绍临空经济示范区绍兴片区、义甬舟嵊新临港经济区建设。优化市域空间布局,绍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一心两屏三片六轴”格局进一步优化。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完成老旧拆改513.7万平方米。开展“好房子”试点,房地产市场呈现积极变化。推进清洁城市“410行动”,城市管理满意度达到95%。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承办全国“四好农村路”现场会,上虞、新昌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努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PM2.5平均浓度稳步改善,县控以上断面Ⅰ-Ⅲ类水比例达到100%。

(六)着力厚植文商旅融合优势,文化名城金名片越来越亮。加强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实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成立古城申遗创新中心,稽中遗址考古入选“考古中国”重大发现。打造文商旅融合发展亮点,鲁迅故里·沈园和达利·丝绸世界成为省千万级核心大景区培育单位,开通27条水上黄金游线。全域旅游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1.9%和12%,均居全省第3位。提升公共文体服务效能,体育城市指数跻身全国前20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覆盖率82%,乡镇(街道)文化特派员实现全覆盖。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全力办好民生实事,“七优享”评价居全省第2位。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编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五年规划,加强三级社会治理中心规范建设。重拳打击经济犯罪,成为全国首批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市。优化就业服务和创业支持,推出增值式“稳岗留工”十条措施,办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活动,新增城镇就业9.8万人。推动社保提质扩面,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出台构建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体系实施方案,优化孤独症儿童医保支持。提升教育优质均衡水平,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数居全省首位。深化健康绍兴建设,入选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千人以上行政村“15分钟医疗服务圈”实现全覆盖。拓展“一老一小”服务,实施养老事业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全面推行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制定出台婴幼儿照护设施规划导则。抓好防灾救灾和安全生产,成功应对多轮强降雨和台风,消除重大事故隐患3000多处,夺得全省首批“安全发展鼎”。

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切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会、共青团、妇女、红十字、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成效,民宗、史志、档案、统计、侨务、对口支援合作和港澳台等工作扎实推进。

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大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政府系统“三类文件”“三类会议”分别下降26.5%和29.4%。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60件、政协提案357件,扎实整改审计反映问题。圆满完成第五次经济普查。深化“政府工作落实年”活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19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