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快递、外卖行业快速发展,很多人成为骑手。这一群体面临竞争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平台考核严苛等问题,归属感较弱,从业人员容易积累不满情绪。与此同时,小区、写字楼出于安全与秩序考虑,往往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极易在“门能不能进”“车能不能停”等小问题上发生冲突。
骑手与物业的共存关系将长期存在,简单禁止并非长远之策。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绍兴应积极采取措施,建设“骑手友好社区”,打通配送“最后一公里”,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为此,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召集平台公司(站点)、社区、物业、业委会等签订多方共建协议,形成协同治理共识。共建单位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协商解决矛盾。建立“骑手议事”制度,畅通诉求表达渠道,通过微信、留言箱等途径收集意见并及时反馈,形成问题收集—解决—反馈闭环机制。相关部门还应督促平台公司(站点)履行职责,加强对骑手的教育管理,规范骑行与配送行为,同时给予骑手更多关心关爱和维权支持。
在具体措施上,物业应为骑手提供更开放、包容的服务。例如,设立骑手专用泊车位,解决“车难停、车乱停”问题;以“凭单进入”等方式解决“门难进”问题;绘制“骑手地图”,标注楼栋分布、出入口、卫生间、充电处等信息,并张贴在醒目位置,解决“楼难找”问题。社区可设立“骑手驿站”,配备桌椅、充电器、药箱、饮水机等物品,利用部门和社会组织资源,为骑手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心理辅导、矛盾化解等服务。
此外,社区应将平台公司(站点)纳入共建范围,组织骑手参加社区活动,丰富其工作之余的生活。吸纳骑手成为网格信息员,及时向社区反馈信息;挖掘骑手在志愿服务、见义勇为等方面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发挥正向引导作用。通过这些举措,让骑手感到被正视、被尊重、被需要,促进城市与骑手的和谐共处,实现“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