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组织机构 > 市政府工作部门 > 市商务局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11330600002577305X/2025-25620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绍兴市商务局 成文日期: 2025-01-06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字号:

绍兴市商务局2024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5-01-06 14:42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2024年,市商务局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总基调,围绕“促内需、稳三外”工作主线,深入推动商务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打造商务领域具有绍兴辨识度、示范推广性、战略引领力的标志性成果,为绍兴勇闯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新路子贡献力量。

(一)经济指标

锚定重点任务目标,聚力实干争先,促进商务指标稳增长,保持向好态势。商贸:1-11月,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5.6亿元,同比增长6.6%,居全省第2位;限上批零住餐4项指标分别同比增长:17.6%、16.2%、-9.3%、12.7%,分别居全省第4、2、11、4位。外贸:1-11月,我市进出口3808.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增速居全省第10位,其中出口3474.0亿元,同比增长0.4%,增速居全省第10位。外资:1-11月,全市实到外资5.6亿美元,规模、增速分别列全省第5位,第9位。外经:1-11月,新批境外投资企业及机构79家,中方投资额19.0亿美元,同比增长620%,增速居全省第1位;境外工程营业额1.17亿美元,同比增长24.86%。服贸:1-11月,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117.68亿元,同比增长48.2%,增速居全省第1位。其中数字服务进出口76.31亿元,同比增长55.9%,增速位居全省第2位。电商:1-11月,全市跨境电商出口120.18亿元,同比增长84.66%。实现网络零售额921.0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居全省第7位。

(二)重点工作

紧抓“一内三外”主干,推动商务领域“七大发展”,夯实全市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

1.推动消费扩容发展,激活国内市场需求。育强商贸主体,做优品质服务,抓实“电商纳统”“主辅分离”,服务潜力企业“下升上”,稳步推动入库、更新,截至10月,全市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430家,较去年同期增加13.8%,其中月度新增限上企业315家。落实国家战略,省内率先出台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加力政策》,聚焦“十大端口”协同发力,同步开展“越惠悦生活”品牌消费活动超400场,全市商务领域使用资金近7亿元,超目标目标进度达175%,累计拉动汽车大宗消费超40亿元、家电消费超8亿元。打造消费地标,深入推进解放路“唤醒计划”,打造酒吧、茶饮、小吃三条特色街,引导“望江楼”等老字号归巢,累计引进首店品牌35个;获评省级夜间经济样板城市1个,省级特色街区2个,新营业大型商贸综合体2个,评选夜间经济市级试点5家,新获评“中华老字号”4家、“浙江老字号”10家。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畅通城乡商贸流通网络,新增冷库面积3000立方以上,获评2024年度省级县域商业试点县2个,获评国家县域商业体系领跑县1个。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成功获评省级试点城市(县)2个。深化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荣获第七批省级称号企业15家,全市领跑者企业达105家,提前1年完成“百家”任务。推进消费帮扶,全年力争实现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3.6亿元以上,山海协作工程消费帮扶3500万元以上。推动国内电商升级,举办全市电商直播大赛,吸引抖音、小红书等头部平台优秀主播、商家参与;持续培育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累计达142个、吸纳就业人数超4000人;加快农村电商发展,累计培育电商专业村85个、电商镇16个,获评商务部农村直播电商优秀县域案例4个、个人案例4个。

2.推动外贸稳步发展,优化外向经济结构。加强政策扶持,助力外贸企业“轻装上阵”,全市2024年度开放型经济政策兑现资金3.25亿;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全市越贸贷累计发放8.21亿美元,惠企3000余家次,出口信保小微联保实现全覆盖,参保企业超7000家;用好进口贴息政策红利,鼓励企业引进关键设备、先进技术,帮助企业争取省级进口贴息1848.98万元,资金规模占全省19.46%,列地市第2。加强主体服务,发挥“开放型经济服务联盟”组团优势,组织开展“小微成长季”系列活动,市县联动服务企业超1300家次,截至目前,全市有出口实绩企业12533家,比去年同期增加638家。实施品牌拓市,深入开展“十业百展千企”拓市场攻坚行动,累计组织470个团组4267家次企业赴境外参展,达成意向成交金额约13.6亿美元;擦亮“纺城绍兴”品牌,已主动出海举办越南、印尼纺织专业展,累计组织参展企业117家,达成意向成交额6000万美元。优化外贸生态,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规范建设,1-11月试点出口314.35亿元,规模全省第2;深入建设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持续解读RCEP规则,进一步拓展域内市场,1-10月,对RCEP成员国实现出口701.6亿元,占全市出口的22%。丰富外贸业态,积极动员企业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成功实现二手车出口“零突破”;推进海外仓建设以及外综服企业培育,打造重点进口平台,成功创建省级外综服成长型企业1家、省级重点进口平台1个。

3.推动外资有序发展,擦亮投资绍兴招牌。实施专项攻坚,围绕外资“目标任务一本账”,制定出台“年度攻坚方案”“决战四季度冲刺方案”,完善时序考核模式,科学优化例会机制,厘清“重点项目”“存量催缴”“增资扩股”三张清单,精准摸排家底,加快属地压茬推进。拓宽到资渠道,一方面,深化推进QFLP试点,越城、柯桥、上虞、诸暨相继出台实施方案,稳步铺开试点建设,积极洽谈美国、马来西亚、香港等地区QFLP项目,全市首只基金落户柯桥、到资200万美元;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公建设施外资利用,顺利纳统外资5629万美元。做优投资环境,制定外资企业再投资“若干举措”,第一时间协调解决项目落地难点、堵点、痛点,法国赛博商用电器项目,仅用5个月完成项目签约、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落地建设全过程,跑出“投资绍兴”加速度。积极举办政企恳谈会,大力争取要素资源倾斜,目前全市列入部、省级重点项目11个,获取年度省政府外资重点项目奖补资金2731万元,奖补金额全省第3。

4.推动外经特色发展,提高对外合作水平。聚焦战略领域投资,大力拓展数字、绿色、新能源等新兴领域,1-10月,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境外投资项目53个,累计投资金额12.23亿美元,同比增长1103.94%。聚焦民营企业“走出去”,发挥本土民营跨国公司“领航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推选我市年度省级“领航企业”26家;着力引导产业链塑造型、供应链保障型、价值链增值型对外投资,1-10月,全市中方投资额超500万美元“走出去”项目达17家,其中“诸暨海亮”高性能锂电铜箔项目(印尼)总投资8.6亿美元,成为我市历史上最大“走出去”单体项目。聚焦商务领域服务增值,推动开放服务“一类事”落地,优化外商、外智服务,第一时间全域推广使用境外投资电子证照系统,8月份“诸暨天旭”领取全市首张电子《企业境外投资证书》。1-11月,累计为外籍人员及随行家属,申报来华入浙邀请函1054次,签发率100%,同比增长49.5%。

5.推动数贸创新发展,加快新兴业态赋能。梯度壮大数贸主体,建立重点企业、实绩企业和潜力企业清单,针对性实施数贸培育两大专项行动。一方面,实施“服贸政策惠企季”活动,开展“集中培训+资源对接+政策解读”,全年累计举办数字贸易类培训超20场,全年新增服务贸易实绩企业138家,新增行业领军企业30家,入选省级数字贸易百强榜单企业3家;另一方面,实施跨境电商引育壮大行动,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累计培育跨境电商应用企业近6000家,今年1-10月,跨境电商B2C交易额超千万美元龙头企业31家,规模2000万元(人民币)以上跨境企业111家。着力建设海外纺织品东南亚中心(Weich home textile),打造特色独立站,新培育纺织产业跨境电商应用企业50家,新引入跨境物流企业10家、服务商10家。大力培优特色业态,创新打造优势产业项目、创建特色试点、培育载体平台,获评省级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1个、创新应用优秀案例3个、省级数字贸易标准化试点基地3个;大力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成功开通出口通关数据申报服务。开展多元数贸拓市,着眼全市“数智出行”“数字医疗”“数字文娱”三大领域,组织47家代表型企业参加全球数贸会,达成意向成交金额超6000万美元,我市特色展品获大会DT奖7项,绍兴荣获大会最佳组织奖(唯一地级市);组织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游戏动漫等企业海外参展拓市,达成意向金额超1.35亿美元;组团参加跨境电商交易会,并围绕“跨境电商+产业带”,联动电商协会、公服中心,组织企业赴新加坡、马来西亚与Tiktok、MK开展资源对接,开展系列拓市活动30余场。

6.推动平台提能发展,加强关键阵地建设。抓实开发区考核,在商务部年度考核中,我市3大国家级经开区位次全部跃升,平均位次较上年度提升26位,进位幅度全省领先,其中柯桥经开区列全国第24位,首次入围全国综合排名前三十强;在全省开发区(园区)综合考核中,我市入选全省先进单位名单4家,数量全省第一。提升开发区能级,贯彻落实省委编委工作部署,成功助力柯桥、杭州湾上虞2大国家级经开区升格为副处级;加强开发区治理能力,积极推进清廉开发区(园区)建设,推广公权力大数据运行平台应用;优化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与山区26县开放平台共建共富,加快“柯桥-江山”产业飞地建设,助力“杭州湾上虞-景宁”项目牵线,总投资超百亿元。探索制度型开放,滚动复制自贸试验区在投资、贸易、金融、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形成的349项制度创新成果,重点推广应用国务院最新发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24项改革试点经验以及商务部最新发布的第五批23项“最佳实践案例”创新成果。入围全省改革创新成果最佳实践案例1项。

7.推动内外安全发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防范国际经贸风险,加强对外贸易预警体系建设,用好“订单+清单”预警监测系统,开展多领域摩擦应对,今年以来共排查来自美国、印度、欧盟等13个国家地区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34起,涉及金额8823万美元;承办全省“丝路护航”系列活动,编制《境外投资指南》,发布海外安全提醒信息24期,引导“危地不去、乱地不往”;做好全市跨境电商企业“合规指引”,开展涉外商事法律服务“五进五送”专项行动,累计受理商事纠纷111起,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7259万元。强化国内商贸管理,筑牢行业安全生产防线,建立重点节庆、重点场所安全巡查机制。推进关键领域整治,规范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为,督促指导拍卖企业规范经营,部署开展家政进社区试点,巩固“非标油”综合智治、今年移交相关线索5起。开展再生资源整治,建立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协同联动监管+问题发现交办(卫星遥感监测)+巡查督查”三大长效机制,发掘问题线索并整改81条,规划设置再生资源分拣中心34个。加强单用途商业预付卡数字化监管,今年接到信访举报警单165件,办结满意率100%;加强散装水泥行政管理,全市水泥散装率85.6%,开展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改造,引导行业车辆开展新能源替代,目前全市新能源车达45辆,为全市大气治理做出商务贡献。

信息来源:市商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