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
2024年,绍兴市司法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水平,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绍兴市法治政府建设相关做法入选《2024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获评2024年度法治浙江建设优秀单位。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抓好思想引领。出台《2024年绍兴市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工作方案》,局党委理论中心组学法12次、党委会议学法11次,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全市依法行政能力专项提升班,600余名执法机关领导、业务负责人参加培训。
(二)抓实工作统筹。制定《绍兴市合法性审查工作规定》,将合法性审查向村(社)一级试点延伸,推动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出台重大行政决策专家论证工作规则,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指导市县乡三级共计283家单位完成年度决策目录编制,涉及决策事项311项。
(三)抓牢补短提升。积极开展补短提升行动,对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实行清单管理、交办督办。对12个市级部门开展法治巡察,反馈意见11条并督促整改落实。深化复议监督,发送纠错风险告知书、建议书、商议函等30余份。
二、聚力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完善政策供给。推出《涉企法治服务事项市级清单》《市“民营经济33条”一体融合增值服务事项清单》两张清单,服务事项全面上架“越省心”平台。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规章制度清理,着力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制度障碍,市本级规范性文件废止或修改16部。
(二)迭代涉企服务。全市“1+6”法治服务专区全部入驻市县两级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建成率与实体运行率两个100%。在全省牵头优化集成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相关做法在全省涉企法治服务“一件事”改革视频调度会上做典型发言。联合12家市级部门,建立越地东“枫”涉外法治服务联盟,提升涉外法治服务质效。
(三)加强权益保护。构建金融纠纷化解新模式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相关做法被省委改革办《竞跑者》刊发。集成电路企业知识产权风控法务指引、高端装备(纺机)产业风控法务指引被纳入省级目录。开通涉企复议案件“绿色通道”。发挥仲裁优势,涉企仲裁案件收案占全年案件总量的75%。
三、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理顺执法体制。与市综合执法局、市编办等部门合力推进,设区市地方性法规规章设定的监管执法事项编制率和事项认领率均达到100%。牵头召开公积金、水利等领域职责争议协调会4次,促进行政执法争议协调规范化运作,有力破解行政执法难点堵点。
(二)创新执法机制。在全省率先构建“过罚相当”长效机制,提出裁量基准动态调整、经济影响评估、疑难案件论证等8项举措,推动“机械执法”向“综合考量”转变。
(三)强化执法监督。落实行政执法报告书、监督通知书、监督决定书和风险提示函的“三书一函”监督机制,制发“三书一函”65份。依托省执法监督数字应用,闭环处理问题线索,处置率100%。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3轮案卷评查。
四、全力夯实法治基层基础
(一)化解行政争议。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推动行政复议工作提质增效,办案质效全省第二。
(二)加强除险保安。在全省率先开展诉源、访源、警源“三源共治”专项行动。试点建立县域首家以律师为主体的民非调解组织“诸暨市枫和律师调解中心”。培育“越盟同心护归程”黄丝带帮教品牌。九里戒毒所“三社”融合工作获省戒毒管理局领导批示肯定。
(三)优化公法服务。全省首创律师“惠民法律服务平台”,入驻608位律师“全时空”在线服务。开展“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市司法局法律援助工作处获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发挥公证职能优势推动保交房工作获司法部领导批示肯定。市司法局获评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圆满完成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及市律协、市仲裁委换届工作。
2024年市司法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合法性审查基础有待夯实、涉企法治服务供给有待优化等问题。2025年,市司法局将紧扣“139”工作体系,聚焦一条主线,将“预防性”理念贯穿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深化合法性审查全覆盖、涉企行政执法质效提升、涉外法治服务集成等三大改革,开展司法行政领域九大行动,为我市加快建设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提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