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市极端天气多发、重发态势,70%气象灾害发生在缺乏监测设施、难以掌握气象实况的农村,自2022年开始,该局在全国率先组织实施绍兴市极端天气“村安工程”(2022-2024)三年行动计划,构建精细到村的灾害天气预警网络,有效解决极端天气预警提前量不够、预警区域不细、人员转移操作性不强等痛点难点问题。
一是构建立体监测站网。在全市建设1400个驻村气象站、1部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10部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和12部特种雷达,形成地空立体协同气象观测网,推进行政村风雨监测全覆盖,时间和空间精度达到1分钟、30米,补全灾害监测盲区,自动气象站平均间距缩短至2公里。新捕捉“暴雨窝”12个,刷新降水强度、落区和极值精准预报,推动市县升级防汛标准。
二是完善预警叫应机制。推动市县两级政府印发《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叫应规则》,开展突发天气“提醒+预警”双叫应服务,创新“风雨哨兵”智慧型语音叫应系统,提高基层灾害防御处置主动性,平均叫应时间从30分钟降至5分钟,为基层多争取30 ~40分钟黄金处置时间。
三是健全避险联动体系。建设气象预警直连基层治理网格平台,打造“预警叫应——人员转移”数字化应用场景,与应急、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加强成果数据共享,构筑气象灾害应急救援快速响应联动机制。去年秋台风“康妮”影响期间,全市靶向预警提醒307群次,滚动发布实况25次,转移避险8700人,充分发挥出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