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4年主要工作
2024年,在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和省高院正确指导下,在市政府、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和考察绍兴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奋力谱写新时代胆剑篇、勇闯现代化新路子”使命任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施司法公正全面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绍兴法院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稳中有进。全市法院新收各类案件123062件,办结110620件,其中市中院收案8782件,办结8371件。全市法院一线法官人均结案267.2件,办案质效指标均处于或优于最高法院确定的合理区间。
一、主动担当履职,助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绍兴法治绍兴
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审结一审刑事案件5664件,判处罪犯8671人。严惩重大恶性犯罪,审结故意杀人、抢劫等暴力犯罪案件181件233人,对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坚决依法判处死刑。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审结黑恶犯罪案件20件116人。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审结职务犯罪案件63件66人,依法惩治群众身边“蝇贪蚁腐”犯罪案件32件35人。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3997名罪行较轻的被告人判处缓刑、管制或免予刑事处罚等。落实刑事案件辩护律师全覆盖,依法为2219名被告人指定辩护人。
坚决守牢民生安全底线。维护好群众头顶上、脚底下、舌尖上的安全,依法办结高空抛物、危险驾驶、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1006件。倾力守护群众“钱袋子”安全,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审结案件605件1439人,其中跨境电诈案件128件220人。严惩涉众型经济犯罪,全面开展打击非法集资专项工作,办结非法集资、网络传销等案件27件43人。嵊州法院审结的浙江某公司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入选全国依法惩治网络传销犯罪典型案例。切实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越城法院审结的闫某某等人非法销售窃照专用器材案,入选最高法院典型案例。依法惩治网络暴力、网络谣言,上虞法院审结陈某等人雇佣“网络水军”打压竞争对手案,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并赔偿相应经济损失,决不让网络成为法外之地。
着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扎实推进“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切实加强涉诉风险源头防控,全力守护社会安定、人民安宁。落实“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要求,妥善审结涉房地产案件4291件,通过“示范判决+集中调解”一揽子化解逾期交房纠纷1829件。越城法院稳妥推进烂尾十年的“双子楼”项目复工续建,嵊州法院通过破产重整让“檀山府”项目从负债20亿元到实现“解困新生”,促使区域性涉金融、房地产风险得到有力化解。做实“有信必复”,深入开展涉诉信访“三库”出清行动,落实院领导带头接访和包案办理机制,既解“法结”,更化“心结”。
积极助推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与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并重,全市法院新收一审行政案件1194件。力促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从源头上防范化解涉社会保障、房屋征迁等涉众型纠纷,以撤诉、和解方式结案450件。坚持“抓前端、治未病”,针对引起类案多发高发的深层次问题,发送行政审判白皮书、司法建议等170余份。行政机关负责人一审出庭率连续三年保持100%。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规范公司登记行为,嵊州法院审结的某制衣公司诉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案,入选人民法院服务保障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八大行政诉讼典型案例。
二、围绕中心大局,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树牢“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部署开展营商环境司法保障专项行动,办结商事案件28753件,诉讼标的金额276.32亿元,在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中彰显法治担当。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深入企业走访问需860余次,通过信用修复帮助3214家企业重返市场、回血再生。柯桥法院采取“放水养鱼”式执行,帮助区内一大型企业渡过难关,保障6000余人稳定就业。充分发挥破产审判“积极拯救”和“及时出清”功能,办结企业破产案件375件,优化不良金融资产115.09亿元,盘活土地60.53万平方米、房屋120.95万平方米。诸暨法院在永业建工破产清算转重整案中,妥善保障建筑企业“壳资源”存续,实现债权全额清偿,入选浙江法院企业破产审判十大典型案例。深入实施涉外审判精品战略,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一审审结涉外商事案件236件,助力打造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柯桥法院轻纺城法庭深化“以外调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邀请巴基斯坦、也门等国的“洋娘舅”协调化解涉外纠纷。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紧贴“4151”先进制造业强市计划,制定实施服务保障我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十条举措,发挥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优势,一审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449件,依法严惩“搭便车”“傍名牌”等侵权行为。甬绍两地中院、市场监管局联合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知识产权全链条协同保护机制。护航产业链创新链健康发展,诸暨法院为某科技公司追回329万元芯片研发费用,给研发者吃下“定心丸”。聚焦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柯桥法院研发“版权AI智审”应用,版权纠纷司法维权时间从平均4个月压缩至1个月,被最高法院在全国推广,入选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三批典型案例。
守护绍兴绿水青山。坚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一审审结各类环境资源案件1491件,追究刑事责任82人,判令缴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148.57万元。探索建立“判前勘察+判后回访”机制,适用“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劳务代偿”等修复性司法履责措施,以司法“含绿量”提高发展“含金量”。新昌法院在袁某等人非法倾倒废渣土案中,促使赔偿义务人采用“认购碳汇”方式,修复其违法行为造成的生态价值损失。积极与运河流域5家法院建立司法协作机制,推动大运河(浙江段)跨域协同共治,聚力守护好“一江碧水”。越城法院依法审结某实业公司诉市生态环境局行政处罚案,支持行政机关依法惩处企业规避监管在大运河排放水污染物的行为。
三、践行“如我在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司法公正感受度
全心全意提升诉讼体验。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部署开展规范立案专项行动,健全不立案投诉核查处理机制,严防有案不立、拖延立案、限制立案等违规行为。深入推进无差别诉讼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法院跨区域收案、移送、立案工作机制,有效减轻群众诉累,相关做法获《人民日报》点赞。全域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第七次全省人民法庭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绍兴做法在会上作交流推广。深入开展人民法庭“一件事”改革,全面推广“调立审执破”一体化工作机制,打通因流程分割产生的“就案办案、程序空转”等堵点痛点,努力用“一个流程”“一个案件”解决好当事人的矛盾纠纷,让解纷程序更少、用时更短、成本更低。
用心用情办好民生案件。坚持以“定分止争”意识,办结衣食住行、安居乐业等领域民事案件20585件。在法理情交融中探索家事审判最优解,妥善审结婚姻家庭、赡养抚养等案件4234件,坚决反对家庭暴力,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32份。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审结涉未成年人案件330件,发布家庭教育指导令、提醒书、告知书1535份,选派132名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益,审结人身损害、医疗损害、交通事故纠纷等案件5802件。聚焦劳动者权益保护,审结劳动争议案件1287件,为务工人员追回欠薪6836.54万元。发挥司法救助“托底”功能,为经济困难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612.7万元、发放救助金550.95万元,彰显司法人文关怀。创新司法拥军模式,深入推进双拥共享法庭建设,依法化解涉军纠纷15件,坚决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加力加速兑现胜诉权益。紧紧依靠党委支持,完善“自动履行为主、强制执行为辅”的执行长效机制,推动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综合治理执行难,努力将当事人的“纸上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全市法院执结案件33981件,执行到位金额89.85亿元,执行到位率同比上升7.37个百分点。充分发挥人民法庭“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全面推行“执行下沉法庭”工作模式,选派执行员、执行辅助人员进驻法庭,全市人民法庭增配力量近20%,执结案件3719件,执行到位金额4亿元,镇街、村社等协助参与执行7305件。新昌县沃洲镇“一把手”亲自挂帅,广泛发动干部群众参与执行82件283万元。用心纾解群众“急难愁盼”,扎实推进终本积案实质化解,出清终本案件10150件,出清标的68.34亿元,出清率位居全省前列。
入情入理弘扬文明风尚。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以“小案件”讲述“大道理”,引领社会向上向善新风尚。市中院依法审结见义勇为人受害责任纠纷案,判决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积极倡导助人为乐、危难相助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诸暨法院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促成陈某通过送外卖、打零工等方式,历时55个月还清16万元赔偿款,放大诚信履行榜样效应。上虞法院审结的网红“探店”恶意差评案中,明确侵害名誉权与言论自由的界限,推动“探店”行业规范健康发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加强精准普法、以案释法,开展普法宣传763场,发布法治报道300余篇。
四、坚持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全市法院审判工作现代化
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司法的预防、修复和治理功能,更加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争取市委出台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十条意见,推动各区、县(市)党委召开法院工作会议,专题部署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执行破难工作。全市6个基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全部整体入驻县级社会治理中心,全市30家人民法庭所在辖区乡镇街道党委召开支持法庭工作会议,人民法庭与镇街社会治理中心实行“双向派驻”机制,助推社会治理中心真正做实“一窗受理—非诉调解—法院立案”的纠纷分流化解机制,让更多纠纷在萌芽阶段被“低成本”“零成本”解决。全市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45.21%,同比上升8.66个百分点。依托全市共享法庭,推动村社、网格员、志愿者等人员力量共同发挥多元解纷作用,培育出一批调解经验丰富的“法治带头人”。越城区坡塘村党委书记、共享法庭庭务主任罗国海一年成功调解390余件纠纷,调解成功率达70%,以高质量的矛盾化解工作助推和美乡村建设。
加强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管理。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强化对审判权运行的监督制约。认真落实阅核制,压紧压实院庭长监督管理责任,纳入“四类案件”监管4142件。实行审判形势每月会商研判、监测预警制度,充分发挥法答网、案例库指导作用,用足用好专业法官会议、审判委员会把关作用,全面提升办案质效。部署开展审判质量突出问题专项整改,评查案件5.4万余件,对瑕疵案件承办法官进行问责,以严的要求和实的举措推动案件质量不断提升。
深入推进“全域数字法院”改革。研发“办文”“办会”“办事”数字化场景,着力打造“数字大脑+智能办公”新体系,文件平均办理时限由12.7天缩短至4.49天,项目纳入全国法院“一张网”试点运行。扎实推进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建设,加强公检法机关在案件办理中的沟通衔接与协作配合,实体化推进刑事案件线上单轨制流转,案件在线移送效率提升40%。聚焦治理虚假诉讼预防识别难、主动查处难、案件监管难等痛点难点,牵头研发“虚假诉讼协同智治”应用,相关做法入选《中国法治蓝皮书》。
五、做实从严治党,着力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法院铁军
全面加强政治建设。深化“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开展“政治大学习、理论大培训、思想大讲堂、认识大讨论”等系列活动36次,开展政治轮训5轮2910人次,切实提升干警“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的能力水平。扎实开展“基层党建争先攀高”专项行动,健全“胆剑魂”全周期党性教育机制,不断深化“党建+业务”互融共促。创新打造“五心和畅”党建工作品牌,入选第一批市级机关党建品牌重点培育对象。市中院获评市级部门实绩比拼先进单位。
全面提升业务素能。深入实施领导干部“领航计划”、专家法官“培树计划”、青年干警“赋能计划”,举办各类司法业务培训134期3152人次,广大干警履职尽责、“定分止争”能力显著提升。深入实施青年实务导师结对制度,扎实开展“对话成长中的法官助理”等专题沙龙6次,组织干警参与社区结对、交流挂职以及到信访窗口锻炼等,着力增强干警群众工作能力。全市法院111个集体和个人获得市级以上表彰,121个案例、调研成果获省级以上荣誉。
全面深化正风肃纪。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系统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教育引导全体干警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一体推进“三不腐”,综合运用案例剖析、旁听庭审、观看廉政视频等方式,让干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严格执行“三个规定”“十个严禁”等铁规禁令,主动配合市委巡察,常态化、全覆盖开展政治督察、审务督察,坚持以零容忍态度严惩司法腐败。落实中央为基层减负要求,发文和会议数量同比分别下降20.27%、20.59%,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六、主动接受监督,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严格落实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认真办结代表委员建议、提案59件。依法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备规范性文件,报告全市法院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的情况,并按照审议意见抓好落实。加强与代表委员的沟通联络,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收集意见建议67条,并逐一落实整改。主动向市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通报依法履职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常态化开展代表委员联络工作,邀请代表委员980人次观摩庭审、见证执行、视察座谈,虚心听取意见建议,不断改进自身工作。
依法接受监察和检察监督。认真贯彻监察法及实施条例,依法接受纪检监察机关对法院工作人员的监督。加强法检良性互动,支持配合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认真办理、及时回复检察建议391件,审结抗诉案件29件,依法改判发回14件。完善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邀请检察长列席审委会10人次,有力共促司法公正。
广泛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建立“司法民情日记”工作机制,有效整合“线上+线下”群众意见归集、分类处理、应急处置、信访化解、满意度评价等功能,以每案赋码、全员赋码、及时赋码为常态,主动接受群众投诉监督,赋码案件103354件,收到当事人和律师意见建议4519条,限期三日内反馈,并安排专人进行电话回访。切实保障人民陪审员依法履职,共参审案件4149件。通过新闻媒体加强与社会公众互动,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84次,讲好新时代绍兴司法故事。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市法院工作的发展进步,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市委正确领导、省高院有力指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市政府、市政协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5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加快建设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的开局之年。全市法院总体工作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会和市委九届七次全会部署要求,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锚定“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深入推进司法公正全面提升工程,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法院现代化建设,为加快建设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坚定不移奋力谱写新时代胆剑篇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在提高政治站位上展现更强自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法院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法院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认真落实市委巡察反馈意见整改任务,用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上级有部署、绍兴法院见行动”。
二是立足司法职能,在服务中心大局上取得更好成效。聚焦共富示范市建设,坚持“三并原则”,打造“五个高地”,助力破除高质量发展新的“成长烦恼”,推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营商环境。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依法惩治刑事犯罪,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主动仗,确保政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理念,持续深化府院良性互动,进一步凝聚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的法治合力,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绍兴。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迭代升级“版权AI智审”应用,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保障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依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对绍兴古城、浙东运河的司法保护力度,助推新时代美丽绍兴建设。切实提升涉外司法效能,健全完善国际商事纠纷多元解决机制,助力加快打造高能级开放强省。
三是严格公正司法,在践行为民情怀上彰显更大担当。聚焦教育、医疗、就业、住房、“一老一小”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审好民生案、办好惠民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加强和完善共享法庭建设,加快培育一批“法治带头人”,通过大量富有成效的调处化解,助力全域打造“和美越乡”共富片区。持续打好“切实解决执行难”组合拳,深化县、乡、村三级联动执行工作机制,加强执行立案、执行保全、执行终本等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执行破难提质增效。
四是深化守正创新,在提升审判质效上拿出更实举措。狠抓案件质量、效率和效果,做深做实“定分止争”,健全完善“调立审执破”一体化工作机制,持续提升立案工作规范化水平,一体抓实案件审理、服务治理、审判管理。积极助推全国法院“一张网”试点和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建设,深入推进破产“一件事”等应用,充分发挥法答网、案例库的指导审判实践作用,以数字正义促推更高水平的公平正义。加快完善“司法民情日记”工作机制和平台建设,着力解决办案当中与老百姓沟通不畅、意见落实反馈不力、司法公正感受度不高等问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五是落实“六干”要求,在锻造过硬队伍上体现更严标准。聚焦干警“六大能力”培塑,在加强人才支撑、强化工作保障、深化基层减负上持续发力,不断提升法院工作整体水平。牢固树立“实干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坚持干字当头,弘扬胆剑精神,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坚定不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院,狠抓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落实,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法院铁军。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本次大会决议,坚定信心、忠诚履职,担当作为、真抓实干,为我市加快建设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坚定不移奋力谱写新时代胆剑篇提供更加精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