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AI技术催生的电诈犯罪新变局,绍兴正以雷霆之势推进反诈治理体系升级。记者在近日召开的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市将全面构建“技术防御、精准打击、源头治理”三位一体的新型反诈体系。
当前,随着AI换脸、语音合成等技术门槛降低,电诈犯罪呈现出技术化、产业化特征。为应对更多新挑战,守护好群众“钱袋子”,我市打出组合拳,确立“境内境外双战场”战略。境外聚焦大案要案,集中专业力量进行专案攻坚;境内瞄准洗钱通道、信息贩卖等环节,强化深度研判,力争实现全链条打击。
据悉,针对网络、金融、通信、物流运输等领域,我市将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加强数据、信息安全管理,严防诈骗信息在这些领域集聚和传播。为筑牢反诈“最后一公里”防线,我市还加强了预警劝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今年将持续推动反诈力量下沉至基层,开展“敲门行动”。银行与通信运营商将研发异常转账、涉诈短信识别模型,不断提升预警准确率。
在涉诈账户冻结和投诉申诉方面,我市也进行了专项部署。去年年底,国家反诈中心推出了中小企业账户“白名单”报备制度,我市积极响应并推动这一制度的落实。通过发动商户申报、畅通申诉渠道、健全申诉处置机制等措施,积极解决个体工商户银行账户被动涉案后被公安机关冻结的问题。同时,公安机关也严格落实涉诈账户冻结处置工作规范,严防产生“四超”问题。
近年来,绍兴公安构建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持续发力,我市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全市电诈案件受理数、案损数、百万元案件发案数均同比下降,实现“三下降”目标,帮助群众追回1.29亿元被骗资金。绍兴创新的预警劝阻机制被纳入全国网络诚信建设案例,“三级联动”工作法也在全省推广。
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我市将深化“区块链+隐私计算”技术应用,建设反诈数据共享平台,让震慑效应持续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