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小学人工智能大模型体验活动暨人工智能科普课程发布仪式在越城区洋泾湖科创园启动,现场发布了近20项人工智能科普系列课程,涵盖AI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原理等内容。而另一边,戴着乌毡帽、披着乌篷船坎肩的机器人,与四足机器狗一起亮相鲁迅故里景区,让市民和游客备感新奇。
这些活动,是市科协推进“人工智能+科普”专项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市科协把人工智能科普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计划通过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报告进校园、人工智能知识科普展演、AI场景体验、AI赋能科学教育等活动,将人工智能科普教育引入中小学校,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在全市一些大型景区、商圈等地设置“人工智能+科普”点位、科普市集等,通过讲解、展示和互动教学等多种形式,向市民普及人工智能发展情况。
人工智能科普活动丰富多彩,科普服务也因AI等前沿科技的加入变得“触手可及”。记者从市科技馆了解到,该馆目前已正式接入DeepSeek,还将大语言模型、数字人交互、智能生成等尖端技术融入科技馆展品,打造高效、便捷的智慧科普服务体系。如馆内设置的交互屏幕,可实现与AI对话,快速生成文案、画作等;馆内的数字人“小薇”形态逼真,不仅能介绍展品,还能科普前沿知识,更能根据游客年龄自动切换讲解模式。此外,通过微信公众号内的DeepSeek智能问答,参观者能便捷获取预约指南、活动资讯、展品位置和简介等信息,体验全新的科普服务。
近年来,我市坚持将全域科普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充分利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推动科普方式创新,拓展科普的广度和深度。目前,由市科协打造的“绍兴科普云”平台,已设置科普大讲堂、直播云讲堂、云游展馆、知识竞答等多个板块,用户累计达68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