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一般专项规划

绍兴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5-03-18 10:52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2024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绍兴市生态环境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考察绍兴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污染防治攻坚和突出生态问题整治,坚守环境安全底线、勇攀环境质量高线、走好绿色发展主线,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29.9μg/m3,全省排名第8,同比降低0.4μg/m3,其中,412月,平均浓度24.7μg/m3,创历史最优省控及以上断面Ⅲ类及以上水质比例保持100%,蝉联“大禹鼎”金鼎;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持续保持100%危险废物填埋占比15.0%,完成省定目标;获评第二届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一)坚持示范引领,提升全域秀美颜值

1.推进生态示范创建。持续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效,完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复核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年度评估工作全面提升美丽绍兴建设组织领导水平,高规格召开美丽绍兴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和美丽绍兴建设推进大会2023年度美丽浙江建设考核省内位次上升5位,高质量制定《美丽绍兴建设行动计划》,强势推进2024年度美丽绍兴建设工作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报告制度省级试点,协同市人大制定《生态文明建设报告制度的指标体系和大纲》认真编制《绍兴市生态文明建设报告》并牵头开展人大审议意见闭环整改,全省率先实现报告制度市县乡三级全覆盖,相关工作获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好评。

2.快生态价值转化。积极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总结提炼5类模式20个具有绍兴辨识度的转化典型案例督促指导嵊州和柯桥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上虞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我市1个案例入选生态环境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案例、6个案例入选省生态环境厅《生态文明之花开遍之江大地》柯桥区纺织品复合行业整治相关案例入选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共同富裕最佳实践名单。抢抓EOD发展机遇,总投资23.9亿上虞区水韵“青春之城”EOD项目通过生态环境部评审,皂李湖生态综合修复与旅游康美产业融合发展、富乐嵊州·诗画剡溪嵊州市丽湖人才里水润浙东·共富新昌等3EOD项目通过市级评审并推送至省生态环境厅开展入库论证

3.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机制出台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方案,获评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全省排名提升3位。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企业建设省级试点,制定评价标准和评估办法,评选首批7家绍兴市生物多样性友好企业。全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制作《稽山鉴水 绿动绍兴》宣传片,永宁弟兄鼋谷、上虞丁宅果桑被评为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越城区上虞相关案例入选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案例。圆满承办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浙江主场活动,活动图文直播观看人数达12万人次

(二)坚持生态优先,夯实绿色发展底板

1.减污降碳试点深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省级试点印发实施《绍兴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实现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城市市、县全覆盖累计创建省级试点园区7个,其中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列入生态环境部第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园区,22个项目纳入省级减污降碳标杆项目2个镇街在省级低(零)碳试点评估中获评A。加强碳交易数据质量管理,组织碳排放报告质量管理达标活动,督促热电企业接入关键碳数据,全市15家热电企业全部完成碳排放配额履约清缴工作同市场监管部门新出台碳足迹市级地方标准2项(丝绸、棉)。

2.造特色服务品牌。以增值化政务服务改革为牵引,打造越环保·悦服务品牌,举行“越环保·悦服务”出征仪式,为企业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走访企业1806家次,解决问题934个,2024主要城市群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竞争力排名居全国第14。做好重大项目服务保障工作,制定出台《绍兴市生态环境领域设备更新改造专项行动方案》,明确3方面13项年度重点工作,带动投资约17.8亿元。

3.格环境准入管控。动态更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积极推进浙里环评项目研判,完成一键研判3267智能研判3188个。组建行政许可集体审议领导小组,建立集体审议有关程序和议事规则,在绍环评机构环境信用评价实行三色赋码管理,引导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规范执业行为。

4.力保障要素需求。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排污权交易、回购、政府储备市域统筹等机制,创新开展排污权“四库”建设(项目需求库、政府储备库、市场调节库、数据调度库)全流程保障重大建设项目排污指标需求,排污权有偿使用金额4.34亿交易金额1.01亿抵押贷款金额88.67亿,均居全省第1

(三)坚持攻坚提升,全力改善空气质量

1.全域发动合力攻坚牵头组织市、县两级组建大气污染防治联合调度中心,深化市领导包联督导机制,建立重点区域大气污染“包点防治”机制,明确1(市、县各1位领导)+11个问题督查发现组)+N(每个污染源由镇街、村社各1名干部包干负责)控责任全力推动形成高位部署、一体贯通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格局。印发《绍兴市加强大气污染防治 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攻坚实施方案》构建1865”大气污染防治闭环工作体系。联合相关部门编制《绍兴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追究办法(修订)》,推动攻坚工作有效落实。

2.化应急预警机制。修订《绍兴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操作手册》,优化重污染天气预警响应规则,强化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制定实施《绍兴市污染天气应急预警响应实施细则》对中轻度污染天气实施提级管理,累计下发污染天气应对提示单45期,其中,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5次。健全强化提前48小时污染天气应急预警和有利抢夺PM2.5天气预测预报机制,并建立3公里内涉气企业项目管控“白名单”制度。对全市630家重点企业实施政企协商,全面压减秋冬季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3.持续推进减排治理联合多部门组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领域8+1”专项行动,优化柴油货车OBD、非道路移动机械、露天烧烤油烟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方案,全面推进涉气“低散乱污”企业、第三方车检机构弄虚作假等重点治理工作,强力推进三大减排任务落地至目前,已关停淘汰烧结砖生产线5玻璃生产线1条,完成124家企业VOCs源头替代、240家企业完成低效设施升级改造745家中小微企业纳入活性炭集中再生中心管理加快淘汰老旧柴油移动源,累计淘汰国四及以下柴油货车7348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编码登记机械3.53台,淘汰国二及以下老旧非道路移动机械2672全市1324个重点治气项目全部完成。

4.提升督导帮扶力度。牵头筹备全市大气污染防治专题学习会、大气污染防治院士专家研讨会、基层镇街村社干部大气污染防治培训班,增强市、区两级专家团队力量。邀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复旦大学、省监测中心等专家团队来绍“把脉问诊”,对涉气企业、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等开展精准帮扶,以“技防+人防”织牢大气污染“防护网”。参加以治气为主题的电视问政节目,积极回应群众热线电话、现场观察评论员提问,共同助力提升治气工作。

(四)坚持河岸共治,全面守护碧水清波

1.化总氮污染管控。印发《绍兴市曹娥江和浦阳江流域总氮污染治理与管控方案》,制定实施曹娥江全流域一点一策总氮管控方案,加强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协同相关部门研究沿江农业种植下游闸口管控情况。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完成清洁排放技术改造农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完成标准化运维改造,持续提升嵊新污水处理厂总氮深度处理工艺水平。强化面源污染治理,建设氮磷生态拦截沟,排查整改农村生活污水运维问题,清退沿岸违规种植严格落实督查、考核、通报、约谈工作机制,压实属地责任。全年曹娥江大闸闸前断面总氮累计浓度2.3mg/L,阶段性达到生态环境部污染防治攻坚战年度考核目标。

2.紧抓水质治理提升。完善断面水质反弹预警机制每月对地表水断面水质情况实施三级三色预警,印发预警函11加强水生态修复保护,修复河湖生态缓冲带31.2公里,完成率156%消除黑臭水体隐患高效部署蓝藻防控和汛期治理工作夏季未发生蓝藻大面积爆发情况。争创污水零直排省级星级园区推进化工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和工业园区污水管网提升改造,全市89污水零直排工业园区开展回头看发现并完成整改问题320个。

3.深化入河排口整治。统筹做好省审计组入河排污口专项审计调查期间资料调度、对接沟通、日常保障等工作严格按专项审计要求回复需求单57查询单27取证单73整理审计动态“一日一报”39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工作,排查河岸24778公里,“浙里碧水”平台录入排口4.5万余个形成入河排口一口一档”。

4.障供水水质安全。推进千吨万人及其他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完善电子围栏建设,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监管力度,建立应急水源长效保护机制,谋划汤浦水库枯水期应急水源长效保护工作,确保全市应急供水水质安全

(五)坚持防治结合,深入开展净土清废

1.“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深化印发2024年度绍兴市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完成345个“无废细胞”建设评估,超过年度目标任务72.5%,固废领域重点指标进步明显。创新开展“无废城市”研学游基地集群建设,成功举办“国际无废日”主题活动,总结提炼浙江润昇新能源有限公司、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废弃物循环利用工作成效,荣获全国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首批推荐名单;“香榧假种皮无害化再利用”技术获全省“绿色低碳创新无废建设先行创意作品大赛一等奖。

2.新污染物治理领跑全省。出台《绍兴市新污染物治理提质争先突破工作清单》细化6大类20项新污染物治理举措。以纺织印染行业新污染物治理为特色的试点项目,成功入选国家新污染物治理首批试点(全国仅7个),试点开发的全省新污染物平台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布,受邀参加全国第二届新污染物治理技术大会并作经验交流。联合市科技局开展新污染物科技专项研究,完成全省首个跨部门新污染物联合执法,新污染物协同治理模式相关做法获生态环境部、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

3.固废危废监管持续推进推进危险废物趋零填埋,制定危险废物填埋三张清单,督促做好飞灰资源化利用工作。完善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运体系建设,2024年收运危险废物8809.18吨。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考核评估和分级评价工作,持续深化“天眼清废”问题整改,整改闭环率位居全省前列。大一般工业固废监管力度建立年产1000吨以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企业清单,在省固废平台完成注册申报联单闭环率全省前列

4.土壤污染整治有力。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梳理形成污染风险隐患清单,督促土壤污染重点单位开展自行监测、隐患排查工作。强化地下水重点排污单位风险管控,开展全市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分工作杭州湾地下水污染管控修复项目纳入中央资金项目。做好农用地污染防治工作,完成全市耕地“源解析”成果集成。开展尾矿库隐患排查,制定实施一库一策整改方案。持续加强农村环境整治研究农村环境整治标准体系,提炼典型案例2

(六)坚持底线思维,保障环境安全秩序

1.全力配合三轮央督。以前所未有力度抓准备、抓对接、抓整改、抓闭环。督察期间,全力做好信访办理资料调阅、宣传引导、后勤保障等工作,确保央督各项工作平稳、有序、高效针对21项反馈问题和691件信访件,高标准制定市级整改方案信访件销号程序,压实各级整改责任。截至2024年底3个问题提前完成整改,其余问题按时序推进,信访件完成整改633.4件,整改率91.7%

2.推进问题排查整改。按时序做好历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持续开展回头看20172022年中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133项反馈问题1898件信访件已完成整改;2023年省委生态环保督察40项反馈问题131件信访件已分别完成整改32项、1292023年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移交浙江省9个问题,未涉及绍兴市。持续推进七张问题清单工作,印发废塑料加工、再生资源回收等重点行业整治提升方案做好“重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省级清单问题销号工作

3.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绿2024”专项执法行动为抓手,组织开“两打”、第三方整治、综合执法月等专项执法行动,坚决查办大案要案,全年立案1083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977件,处罚款金额5274万元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提升生态环境刑事犯罪办案水平移送公安行政拘留案件7件,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0件。创新问题线索数字溯源与执法快速响应机制,严打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查处第三方环保服务违规机构69家。破获的“机动车作弊检验设备‘产—销—用’黑色产业链团伙案”,获生态环境部、省政府主要领导专题批示。

4.持续提升办案质效。开展2024年“生态环境行政执法案卷质量持续提升年”活动省级评查案卷连续5保持“零问题”执法案卷质量全省排名升至第3选调全市优秀执法人员开展集中训练,在全市组织执法练兵实战比武活动,持续强化执法人员办案能力。印发《绍兴市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队行政处罚案件集体审议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集体审议工作。通过“掌上执法”组织开展双随机抽查、“综合查一次”工作,抽查3758家次,跨部门联合检查企业422家次。

5.坚决管控风险隐患。持续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210家重点环境风险源企完成4轮次检查460家一般风险源企业实现全覆盖检查,发现整改问题815个。完成曹娥江流域、浦阳江流域“一河一策一图”方案编制,嵊州经济开发区城北化工园区、绍兴滨海新区现代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完成突发水污染事件多级防控体系建设健全电磁辐射设施和技术利用单位监督性监测机制,开展浙里辐安应用专题培训,完成固定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等保测评。开展网络与数据安全培训3期,做好重要节会活动期间网络安全工作。

(七)坚持协同发力提升综合治理水平

1.强化数字监测。不断深化“浙里蓝天”“浙里环评”“环保e企管”“无废城市”“新污染物治理场景”等信息化平台运用完善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数字化应用建设推动垃圾焚烧行业“黑匣子”全覆盖。探索实施商用密码技术应用,提升生态环境数据安全能力水平。有序推进4大类28方面77的常规监测任务,保障国家、省、市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点正常运行。推进水质自动站智能机器人运维试点建设新建省控及以上水气自动站电子围栏35个,开展自动站运维监管严防人为干扰。积极开展大气环境质量预警预报,新建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160套,自动向企业发出超标预警1813家次。推进新污染物监测试点,制定实施新污染物等4大类80项指标开发计划。对接浙江省固体废物监管信息系统,对数据异常企业派发预警信息165条,均已落实闭环处置。

2.加快法治建设。重点聚焦复议诉讼高发频发领域,善办理行政复议案14件、诉讼6件。牵头做好生态文明体制专项改革小组工作,全力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工作,持续推进“一案双查”,办结生态损害赔偿案件61件。常态化开展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全面提升审查质效。有序推进环境信息披露工作,依法披露企业662家。落实普法责任制,开展“一月一法”学习活动,印发重点普法提示12期。

3.深化噪声治理。建立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机制,明确噪声法中相关条款的部门职责,协调推动职能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印发《绍兴市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242025年)》明确全市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任务目标,细化措施要求。完成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划分国家试点,建成宁静小区26

4.加强宣传引导。高规格圆满举办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主题活动,现场发布绍兴生态足迹地图,全面展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做精新闻宣传文章,与浙报集团共享联盟合作成立绍兴生态环境融媒体工作站,在省级及以上媒体发表新闻报道144。充分挥新媒体作用,在“绍兴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392篇。持续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全市累计建成全国公众开放单位18家、市级公众开放单位5家,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4

)坚持凝心聚力打造硬核铁军队伍

1.突出政治铸魂善始善终推动落实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认真实行“周一夜学”制度,组“青苗”生态宣讲团,第一时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全面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2.加强清廉建设。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全力配合市委巡察工作,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定并落实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方案,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开展与驻局纪检组廉情沟通会商会议,推进生态环境“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严肃纠治打着环保幌子搞一刀切问题围绕重点领域摸排相关问题线索共7109个,下发工作交办单4件,未发现打着环保幌子搞一刀切问题。加强重点领域防控,排查梳理15个领域57项廉政防控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182

3.坚持党建引领。坚持抓党建带全局,擦亮“清新源”党建品牌,推动“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开展“清新凝心”“清新先锋”“清新共富”“清新护绿”“清新服务”“清新廉洁”等系列活动,实现党建业务由“物理拼接”向“化学反应”转化,推动自然生态与政治生态共促进、双提升持续深化结对共建、机关团建等工作,抓实社区结对共建“一件事”,走实走好党的群众路线。

4.强化队伍建设以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为牵引加强教育引导,激励担当作为,印发《2024年组织人事工作要点》,落实落细20项工作举措。持续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完成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和公务员职级晋升工作。优化事业单位机构更名和职能配置,开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筹建新一轮工作专班,不断充实队伍力量。联合市委组织部举办减污降碳绿色发展专题研修班、基层村社干部大气污染防治专题培训班,切实提升相关领导干部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完成全市系统人员信息更新,巩固和深化人事工作数字化建设成果。坚持“以练促学”与“以案释法”相结合,综合运用现场执法、技能培训、生态环境系统大练兵等场景,全面提升干部素质能力,在2024年全国监测比武选拔赛中,我市获省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3名。


信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