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周雨文 通讯员 郑亚楚
“没想到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楼里漏水了。”前不久,家住百合公寓的李阿姨在小区里看着新修好的屋面高兴地说。
原先,百合公寓的部分楼房存在屋顶、楼梯间墙面开裂、漏水等问题。今年1月,百合公寓业委会根据市建设局出台的《诸暨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细则》收集资料,申请动用物业维修资金,仅仅花了一个多月时间便将问题房屋修缮完毕。
记者了解到,类似的问题在我市并不罕见。此前,由于缺乏规范指引,我市的物业保修金和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率不足2%,房屋维修诉求长期积压。为了解决难题,去年,市建设局细化物业“两金”使用流程,先后出台《诸暨市物业保修金使用细则》《诸暨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细则》,推行外墙维修“以奖代补”政策,有力破解房屋老化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去年以来,全市共受理“两金”使用项目50余个,受理外墙脱落修缮“以奖代补”项目24个。
“目前,全市有备案物业服务企业158家,物业管理面积达3000余万平方米。”市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说,由于物业企业自身服务水平不高,加上权责边界模糊、部门多头监管、属地责任不落地等问题,导致了物业矛盾纠纷数量居高不下。为此,市建设局聚焦矛盾根源,强化分析研判,从制度重塑、源头预防、多元调解等多个方面尝试治理破局。
据介绍,市建设局通过出台《诸暨市进一步推进物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诸暨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质量考核办法(试行)》等文件,明确业委会、社区、属地镇(街道)、行业主管部门权责边界。同时,该局还成立了全省首个物业纠纷调委会,组建“专职+兼职+专家”调解队伍,加快实现“矛盾不出小区”。据统计,去年,物业纠纷调委会提供专业咨询170余次,开展调解服务266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