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工业经济持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4亿元,同比增长12.0%,增速居全省第一,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
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177.5亿元,同比增长10.1%。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抢开局、增动能,春节保不停、节后抢复工、奋战首季红,确保各领域齐头并进,力促“稳”“进”,成功实现“开门红”。
以“布片”“芯片”“药片”为核心的“新三片”,持续推动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在位于绍兴滨海新区的海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一台名为“鲲”的高速数码印花机,1秒钟就能“吐”出1米多印有精美图案的花布,不同图案间还可随意切换。以海印数码为代表的我市纺织产业不断向“新”求“质”,“纺”出新气象、“织”出新市场,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集群一起,成为绍兴工业经济的中坚力量。
4月初,我省公布了今年第一批省“千项万亿”工程重大项目,绍兴有中芯三期、兴华芯光罩等6个集成电路重大产业项目名列其中。去年底以来,投资50.1亿元的兴华芯光罩项目、投资45亿元的比亚迪半导体一期项目等相继投产,产能不断释放;中芯三期、芯测半导体等投产项目扩产增量。其中,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等产品供不应求,订单已排至明年。在持续旺盛的市场需求和企业加速扩产的推动下,我市集成电路产业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光刻技术是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光刻光罩是光刻技术最核心的环节之一,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位于柯桥区的兴华芯(绍兴)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光罩片的企业,去年9月全面投产。“公司正进行产能爬坡,预计到今年第四季度月产能可提升至1000余片。”公司总经理曾振瑞表示,公司还将启动二期项目建设,满产后年产量将达到3.6万片。
我市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壮大。经过3年多的建设,位于嵊州的贝达药业创新药产业化基地项目设备安装调试正在紧张进行中。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预计下半年试生产,达产后年生产创新药(原料药)100吨以上。“嵊州是我的家乡,回家乡投资建设创新药产业化基地,也是为绍兴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助力。”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表示。
除了“新三片”,低空经济、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创新力、带动力越来越强。特别是在低空经济领域,万丰航空DA40飞机实现国产整机首次出口印度市场,订单已排至两年后;极目机器人在植保无人机领域稳居前列,今年已获得4000架订单;航景创新新机下线并成功试飞,预计全年产值可超2亿元。
为进一步积蓄发展动能,今年以来,我市抢抓施工黄金期,进一步推动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快速推进。统计显示,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呈现良好增长态势,同比增长18.4%。全年计划实施591个省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一季度已累计完成投资超75亿元,完成年度技改计划的33%。
工业大县作为绍兴经济的“尖子生”,积极作为、勇挑大梁。省经信厅此前发布的2024年度“工业大市大县挑大梁”典型案例中,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诸暨市等4个工业大县入选“勇挑大梁”类典型案例地区,入选数全省领先。
今年以来,我市“挑大梁”的工业大县保持奋进势头,在强化政策支持、推动项目落地、促进供需对接、加强助企服务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今年一季度,诸暨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5%,居全市第一。与高增长相呼应的,是慧益智能年产500万套智能家居设备项目、恩康医药全球首创靶点一类抗肿瘤新药DRIP抑制剂项目等的火热开工建设。作为工业大县,诸暨一方面建立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库,助推重点项目快推进、速达效;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弘飞空天新型智能无人飞行器研发制造项目等新兴产业项目,为未来保持“挑大梁”势头积蓄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