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600002577014T/2025-25847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政府办公室(研究室、机关事务局) | 公开日期: | 2025-04-24 |
主题分类: | 财政 | 发文字号: | 绍政办发〔2025〕9号 |
2025年绍兴市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聚焦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建设,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体系。2025年末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1.9万亿元左右,科技、绿色、普惠小微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深化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提高业务覆盖面。推动产业数字金融试点建设,标志性应用场景超过50个。引导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打造资本引领产业发展的“绍兴模式”。存贷款市场规范有序,不良贷款率维持低水平,金融领域安全稳定。
二、工作任务
(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党对金融工作全面领导
1.构建地方金融党建体系。落实管行业管党建责任,设立金融行业党委,成立全市地方金融联合会,构建市县两级地方金融“行业党委+行业协会”党建体系。
2.打造“越融先锋”党建品牌。开展“政企同心共谋发展”组团服务,深化金融系统“越融先锋”党建联建,建设一批党建业务融合示范点,打造金融“党建+业务”品牌。
(二)加强金融要素供给,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
3.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落实好央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保持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引导信贷资源向制造业、小微和科技创新领域倾斜。高效使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推行银团贷款模式,满足重大项目、大型民企信贷需求。
4.推动“险资入绍”落地。梳理建立险资需求项目清单,推动保险机构积极争取资源引荐项目。深化“险资+保险”“险资+银行”协同机制,探索“投保联动”“投贷联动”模式,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科技型项目的支持。
5.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完善政府基金分级分类管理机制,探索长周期绩效评价体系和尽职、容错免责机制。主动承接AIC试点扩容机遇,健全国有基金投资机制。探索国有资本利用S基金受让优质基金份额和项目股权,推进QFLP试点。谋划一批存量资产REITs项目。
6.推进金融集聚区建设。完成国际金融活力城物理建设。加快古城内金融机构搬迁集聚,争取投运2家以上。积极引进金融机构、新兴金融业态、中介服务机构。
(三)强化重点领域金融保障,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7.支持“两重”“两新”政策。推进项目清单共享和重大项目融资服务“六联动”机制,力争全年对接融资600亿元。做大融资租赁业务规模,满足制造业设备更新多样化需求,力争全年融资租赁业务实现倍增。加大消费金融支持,激发消费活力。
8.支持制造业强市建设。落实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1+7”行动,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新兴产业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产业链提升等领域倾斜。深化上虞经开区金融产业协同改革创新,推动金融与产业协同发展。
9.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完善对民营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增加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引导民营企业积极运用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信用联结票据等方式发债。
10.支持外贸外资高水平发展。推进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和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力争全年“越贸贷”突破11亿美元。开展汇率避险“首办户”专项拓展行动,推动进出口企业套保率、小微企业套保率“双超25%”。优化出口信保承保和理赔条件,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
(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11.推动科技金融全面提升。深入实施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三年成长计划、“一园区一方案”科创金融伙伴共建计划,打造特色明显科技专营机构。建立健全“2+7+N”科创基金体系。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力争全年新增180亿元。
12.打造绿色金融绍兴样本。积极推广纺织业“碳足迹”挂钩贷款。推动环境权益类抵质押贷款扩面增量,力争发放绿色环境创新贷款80亿元以上,排污权抵质押贷款余额保持全省首位。推进“浙里碳效贷+节能减碳技改贷”两项机制,实施分档分类差异化信贷政策。
13.深化普惠金融绍兴实践。健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深化“千企万户大走访”送服务解难题行动。推进无还本续贷政策扩面增量,并扩展到中型企业,全年无还本续贷新增超400亿元。结合“共富越工坊”提能升级行动,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提质增效,加大对小微、三农、外贸、科技的支持力度。
14.加快养老金融先行先试。打造一批养老金融特色产品和服务,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和银发经济产业项目,推进“保险+社区”居家养老试点。支持金融机构对营业网点进行亲老适老化改造,建立老年群体金融服务绿色通道。
15.推动数字金融加快发展。加快数字金融创新,将金融服务嵌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产业”等数字化场景,力争全年发放产业数字化改造贷款50亿元以上。推动产业数字金融试点建设,持续拓宽应用领域,打造更多标志性服务场景。
(五)践行“金融为民”理念,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质效
16.提升综合服务质效。加强银行、保险、基金协同合作,提升股权、债权联动服务,推动金融服务走进园区、链主、研究院、上市公司。开展“1+X”政银企专项和资本项目对接等活动。
17.深化便民支付服务。持续推进支付便利化,提档升级中国轻纺城支付便利化优质服务区。推动数字人民币试点扩面增量,力争全年数字人民币缴费规模达60亿元。优化小微企业和流动就业群体银行账户服务。
18.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应用。强化动产与权利担保创新,全年业务登记量同比增长10%以上。持续推动长三角征信链平台、央行内部(企业)评级系统应用。
19.迭代保险惠民服务。推进“越惠保”迭代发展,推动长期护理险实现全民全覆盖参保。推进保证金领域商业保险机制运用,深化主粮作物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试点。强化环责险、安责险风险管理功能和专业服务优势。迭代升级“浙里快处”和“枫桥式”交通事故闭环服务机制。
(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形成更多产业集群
20.健全上市梯度培育机制。深化拟上市企业清单制管理机制,推进规范股改、报会辅导、上市服务。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全力“育早育小”。深化企业上市“预沟通”机制,力争全年新增上市挂牌企业数居全省前列。
21.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深入实施《绍兴市支持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力争全年完成并购重组交易总规模超100亿元,落地一批代表性并购案例。
22.推动上市公司“链式”发展。鼓励引导上市公司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牵引产业转型升级。以链主型上市公司为核心,推进“链长+链主+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路径,布局建设一批上市公司链主产业园。
23.提升上市公司发展质量。支持上市公司回购增持,做优质量,加强市值管理,力争市值增速高于全省,市值500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超4家,低市值上市公司发展质量有效提升。优化上市公司增值式服务,鼓励上市公司扩投资、上项目、引资源、稳就业,提升经济贡献度。
(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24.防范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强化对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的监测预警,加强地方中小法人机构风险防控,持续保持金融机构零高风险。加强高比例股权质押和高风险上市公司风险监测、预警、处置、化解。开展房地产金融市场专项治理,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化险。
25.推动地方金融规范发展。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强公司治理,健全资本补充机制,发挥金融服务主力军作用。推动地方金融组织合规、健康发展,发挥金融体系补充作用。严格落实《全省地方金融组织规范整治实施方案》,有序稳妥推进分类处置,力争基本完成“失联”“空壳”机构清退工作。
26.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持续开展优化利率市场环境“清风行动”和不法资金中介专项治理,引导存贷款利率保持在合理区间。加强涉众型金融风险防控和源头治理,持续推进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整治行动等,力争全年金融涉访量、第三方财富、政信类产品涉案金额明显下降。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民群众风险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守好人民群众“钱袋子”。
三、保障措施
建立联合会商机制,统筹推进金融业增加值增长、有效信贷投入、金融风险防控、金融改革创新、金融生态建设、企业上市发展和重大政策评估。加强央地协同监管,落实金融“五大监管”要求,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深化与交易所交流合作机制,联合开展合规监管、业务培训、规范辅导、调研走访等系列活动。加强政策激励引导,推动金融政策与财政、产业、人才、公积金政策协同发力,加快各类政策精准落地,直达快享。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定期总结经验做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金融创新发展实践案例,打造具有绍兴标识度的金融发展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