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19中国旅游日”临近,绍兴以文旅融合为切入点,早早展开文化惠民布局。值此之际,2025年5月18日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主题如期而至,聚焦博物馆作为文化连接者、守护者与创新者的时代使命。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紧扣双重节点,以“免费开放、沉浸体验、科技创新”,统筹全市各区展馆推出系列活动,让游客在“逛馆”中触摸时代脉搏,感受绍兴风采。
免费开放:文化惠民的全城行动
近日,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动全市各处文博场馆,以“零门槛”政策打通文化共享的“最后一公里”。大禹纪念馆的免费讲解服务受到广大游客追捧,观众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回溯大禹治水的传奇,解码华夏文明的智慧基因。由绍兴鲁迅纪念馆与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联手开办的“鲁迅家”里鲁迅书店人流量再次上涨,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拍照,寻找着鲁迅先生的足迹。与此同时,柯桥区博物馆主办的“瓷之始——柯桥区博物馆藏原始瓷精品展”,展出馆藏精品原始瓷近百件,吸引了众多瓷器爱好者参与。为更好地满足广大游客的参观需求,浙东运河博物馆在博物馆奇妙夜活动期间继续延长开放时间。越剧博物馆的“寻踪越韵”打卡行动、新昌博物馆鼓山书院的“中华传统礼仪”体验,均以零门槛形式吸引市民参与……一张张免费门票、一场场公益导览,印证着绍兴“文化惠民”的诚意——这里没有围墙,只有敞开的历史之门。
大禹纪念馆
沉浸体验:五感共赴的历史现场
当博物馆从“观看”转向“参与”,文化体验便有了更立体的维度。5月18日上午八点半,为期半日的“寻越·稽中遗址”研学之旅正式开启,由15名青少年组成的研学团队先在绍兴博物馆感受越国历史知识小课堂,又实地踏勘稽中遗址,孩子们在阵阵惊叹中重走古越发现之旅。大禹纪念馆的负一层中央穹顶下,手碟的空灵旋律与建筑“时空之眸”的声学设计共振,游客闭目聆听时,仿佛置身远古祭祀与现代艺术展的临界点。兰亭书法博物馆依托“长绳系日——韩天衡学艺八十年回顾展”,免费开放艺术体验市集,篆刻、书法、漆扇制作等非遗手作体验区人头攒动。徐渭艺术馆围绕“非物质遗产”主题,特别邀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来徐渭故里讲述徐文长故事,现场观众在传承人的带领下探寻徐渭的足迹,在互动中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浙东运河博物馆里,展陈40余幅陆游茶酒诗作的展台前人头攒动,精美作品引来不少放翁诗迷围观。
徐渭艺术馆
科技创新:历史与未来的双向解码
如果说免费开放打破门槛,沉浸体验重构认知,那么科技创新便激活了绍兴的文化基因。浙东运河博物馆主题为“夜航运河·醉酒长歌”的运河奇妙夜活动近两日引来广泛关注。千年水道化为流动舞台,“水、船、空、实景”四维联动,将水上光影与实景演艺、数字艺术装置、水舞秀等有机结合,游客穿梭其间如入千年漕运盛景。由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AI文物探宝”活动自16号落地绍兴博物馆后便热度不减。游客纷纷化身“历史侦探”,在大厅抽取“文物台词盲盒”,前往展区寻找对应展品并发布小红书话题打卡。活动当天志愿者小孙透露:“大家热情十分高涨,我们准备的一百多份奖品半天就送完了。”更具突破性的是,由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智绘绍博”AI创作大赛5月18日正式启动。主办方诚邀广大青年以AI为笔,以文化为墨,以文物为魂,共绘博物馆的“未来答案”。
浙东运河博物馆
在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领导下,绍兴各博物馆以“免费开放、沉浸体验、技术创新”三大关键词,回应“发展变化中的博物馆的未来”这一全球命题。绍兴这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也正以开放的姿态,让历史可触、未来可感。
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随后便是‘5·19中国旅游日’,我们将联动各博物馆持续推出系列惠民政策和各种文化、科技、体育活动,为游客展示一座富有中国气派、江南韵味、绍兴特色的‘博物馆之城’。”
据悉,近年来,绍兴市聚力聚焦提升博物馆服务能力,推动博物馆在当地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并大力发展乡村博物馆建设,持续实施名人故居修缮计划,丰富名人故居展陈内容,创新手段提升展陈水平。截至2024年底,绍兴全市共建有各类博物馆170家,其中登记备案博物馆62家(国有博物馆15家、非国有博物馆47家),已建成省级乡村博物馆87家、市级精品乡村博物馆100家。(袁晓兵/文 绍兴文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