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春力茶业 3000 吨原叶茶生产线剪彩仪式举行,标志着全国首条自主研发的清香紧实型珠茶智能数字化生产线正式投产,同时投产的还有其传统珠茶智能数字化生产线和全自动眉茶生产线,为我市茶叶全产业链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我们通过智能改造打造全自动生产线后,一条生产线员工从 12 人缩减至 3 人,质量更稳定,产量实现翻倍。” 春力茶业董事长黄春军介绍,智能化生产不仅大幅提升生产效率,还能产出规格一致、品质稳定的茶叶,在市场上更具价格优势,原本多道工序的生产流程,如今从青叶投放至 100 斤打包成件均可全自动完成。
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刁学刚表示,春力公司年产 3000 吨的加工能力在全省尚属首例,其投产为全省出口茶行业增添新动力,也为嵊州周边茶农解决了青叶销路问题,更是中国茶叶出口的一次新尝试。
春力茶业此次智能化转型,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今年,市农业农村局助力包括春力茶业在内的 4 家茶叶企业,争取到省 “土特产” 精品试点项目扶持资金 1000 万元,其中春力茶业获得 300 万元,为企业及时上马智能化数字生产流水线提供了有力保障。
成立于 2003 年的春力茶业,是一家年加工生产茶叶 1 万多吨的外贸型企业,产品远销非洲及东南亚地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黄春军发现,老家石璜镇一带 5 万多亩大山深处的茶园,虽茶叶品质优良,但茶农缺乏销路,收入不高,部分茶园甚至无人管理。为此,他投资 2000 多万元,在石璜镇盘活 5000 平方米闲置厂房,建造 3 条茶叶智能数字化生产线。“我们有外销团队和国外市场,希望利用山区茶叶资源,带动老百姓增收。” 黄春军说。
生产线投产后,立即吸引了石璜、甘霖、崇仁等多地茶农,投售茶叶的车队排起 2 公里长队,企业当天收购青叶超 20 万斤。石璜镇西白山村茶农操裕祥感慨:“这给茶农带来了实惠,茶山不再荒芜,管理更用心,增收明显。” 仙岩镇禹山茶场的童元庆也开心地说:“茶叶摘下就能换现金,对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太方便了。”
目前,我市顺发茶业、嘉诚茶业等企业也纷纷跟进,通过设备更新升级大量收购青叶。“龙头企业 + 农户 + 基地” 的模式在我市不断深化,实现茶企与茶农双向赋能、合作共赢,推动我市茶叶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