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产业向新、向好、向优,保持良好增长势头。近日,半年度绍兴经济“成绩单”公布,1至6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增速位居全省第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4.2和3.0个百分点。绍兴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压舱石”作用持续凸显。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市25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达71.4%。支柱行业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分别增长23.6%、23.1%和15.6%。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9%、13.6%、11.9%、10.1%和9.8%。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电光源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4.0%、35.7%和34.6%。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4151”先进制造业强市计划,加快培育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产业加快迈向集群化、高端化,不断取得新成效、新荣誉。5月,绍兴市、新昌县连续第三年获得“浙江制造天工鼎”,被授予“天工鼎”金鼎;柯桥区、诸暨市被授予“浙江制造天工鼎”。
我市结合产业特色精准布局,未来产业多点开花。今年6月,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名单公布,全省仅5个产业先导区入选,我市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与生物食品未来产业先导区、新昌县低空经济未来产业先导区成功入选,入选数量列全省第一。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我市的新兴产业也在持续加大重点项目投资,发展态势良好。特别是集成电路产业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正在大步迈向“千亿级”。受益于人工智能、智能驾驶等新技术的加速应用,中芯三期、芯测半导体等投产项目扩产增量。其中,芯联集成的12英寸晶圆产线月产能达3万片,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消费电子、人工智能等领域,预计全年将实现高增长。
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引擎,我市传统产业也在加速蝶变。今年5月,我市10个案例入选首批传统优势企业裂变发展新质生产力典型案例,入选数量居全省前列。我市还加快推进历史经典产业发展体系建设,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产业名片打造计划城市。绍兴黄酒入选工信部首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重点培育名单。目前,黄酒产业大脑已上线应用13个,规上黄酒企业接入率达100%,帮助企业降低生产运营成本超20%。
“下半年,我们将坚持产城人文融合发展主线,深入实施‘4151’计划,推进重点项目投资建设,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抢抓国家新一轮‘两重’‘两新’政策红利,加码技改投入奖补,奋力打造先进制造样板区和新质生产力先发地。”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