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区图书馆阅览区,73岁的退休教师陈国栋轻点手机屏幕,《绍兴县志》瞬间化作高清电子页,他熟练地放大页面上的老地图,感慨道:“以前查地方志要跑档案馆,现在都能随时随地翻看,这是咱老百姓的‘数字家底’呢!”
这是柯桥市民触手可及的文化日常。记者获悉,自2017年起,区史志研究室持续投入,为沉睡的方志文献注入数字活力。浩大工程已扫描浙江、苏南及上海地区首轮编纂的志书逾27万页,珍贵“越医典籍”15.3万页也在数字世界重获新生。
为让这些数字宝藏飞入寻常百姓家,区史志研究室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在“浙里办”平台“绍兴掌上史志”开辟柯桥专区。首期上线近三千万字资源,涵盖两轮县志及2000至2024年间年鉴,后续更多文献将持续更新上架。
“数字化不是简单扫描,而是让文化资源‘可亲、可用、可传’。”区史志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从建设数字方志馆、吴越方志数据库,到构建柯桥区志、鉴数字集群,我区不断为地方文献保护与活化筑牢数字根基。同时,引入AI技术,辅助纲目梳理、文字润色及术语规范,贯穿年鉴、方志和地情书籍编纂全程,为文化传承注入时代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