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退出关怀版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绍兴 > 绍兴年鉴 > 2003年绍兴年鉴 > 区县市

    概况

    发布日期:2005-06-08 11:53 浏览次数:138 字体:[ ]

    嵊州市


      【概况】 嵊州市地处浙江东部,北靠杭州,东邻宁波,系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第一批经济开放县(市)之一。全市总面积1790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4个街道、1145个村、46个居委会,总人口73.73万。现建成区面积为15.3平方公里,人口18万,城市化水平为34.5%。2002年,嵊州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0.15亿元,比2001年增长12.4%;财政总收入7.41亿元,增长39.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2亿元,增长4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1亿元,增长36.2%,其中技改投入18.88亿元,增长5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1291元和4951元。
      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载体,按照工业的理念改造传统产业,培育了一批带动力较强、辐射面较广、效益较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市已发展各类农业加工企业342家,联结基地15341公顷,带动农户19万户,全年工商企业投资效益农业2000多万元。实施农业无公害工程,建立了大米、茶叶等无公害、有机食品基地9805公顷,当年新增4269公顷。大田种植经济作物面积大幅增长,达15408公顷,比2001年增加2801公顷。支持山区经济发展,出台了13条政策,扶助资金达1700多万元,新发展各类特色基地4669公顷,其中新发展香榧面积1534公顷、无性系良种茶基地面积近667公顷、花木面积2335公顷。积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继续深入实施新世纪农民培训工程,全年共培训农民10.3万人次以上,累计已达到18万人次。实施国家级星火项目1项、省级以上项目4项。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南山水库灌区水利骨干工程、国家节水增效示范项目通过国家或省级验收,6.3公里“中爱”标准堤、4公里城防四期如期完工,黄泽、长乐、三界、金庭、甘霖等集镇相继实施了农防标准堤建设。同时,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9座,其中有省挂牌的7座,完成土地整理面积3468公顷,新增耕地面积419.48公顷。
      工业立市步伐全面推进。工业生产增势强劲,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17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国有及年销售500万元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3.06亿元,同比增长11.7%;销售收入62.24亿元,同比增长15.6%;实现利税总额5.76亿元,同比增长28.4%。积极培育规模型企业,全市培育“两个一批”企业20家,实现工业销售收入23.31亿元,同比增长18.9%,占全市国有及年销售500万元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的37.5%;全市有13家企业的年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当年新增2家,其中3亿元以上1家。建筑业发展稳步推进,完成建安产值29.2亿元,增长6.2%,创“钱江杯”优质工程1个、“兰花杯”优质工程4个。全市工业用电3915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3.2%。加快园区建设,全年入园企业已达397家,计划总投资59.23亿元,征用土地1614公顷,批准用地687公顷,已投产的企业达152家;全年实际完成投资额19.38亿元,其中工业性投资18.05亿元,占全部实际完成投资额的93.5%。扎实开展园区的“争创”工作,继领带工业园区成为全省首批特色工业园区后,三界厨具工业园区被列为省重点专业工业区。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接待国内游客量72万人次,同比增长95%。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17%;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6221人次,创汇167万美元。推进信息化,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37亿元,同比增长7.5%。积极推动现代物流发展,全市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7.7%和10.1%,轿车达到8000多辆;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06亿元,同比增长12.2%;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47.3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构成消费市场主体的餐饮业增长了45.6%。
      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实施“南进东扩、西延北伸”战略,全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7.18亿元,增长16.7%。20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相继上马,其中官河南路景观大道、城市重要地段主要建筑物亮化工程、104国道禹溪至艇湖段景观改造、城防标准堤建设等8个项目已完工或基本完工;嵊州大道、爱德外国语学校、绍甘线崇仁至甘霖段拓宽改造、110KV中爱变电所新建工程等7个项目进展顺利;甬金高速公路嵊州段、104国道嵊州段拓宽改造工程等5个项目正在进行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了越剧艺术中心、文化广场、体育馆、嵊州一中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
      工业性投入高速增长。全年批准实施的企业技改项目649项,比2001年增加231项,实际完成工业性投资额18.05亿元,比2001年增长39.4%;巴贝服装服饰有限公司、昂利康制药厂、华飞精密器件有限公司、金天得领带集团公司、天馥领带服饰有限公司、东港制衣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一大批重量级技改项目已相继建成投产。
      政府扶持经济发展力度加大。运用财政、土地等优惠政策支持工农业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全年达到7.7亿元。积极开展“银企诚信工程”,引导信贷资金投向,金融系统年末各项贷款余额达到51.2亿元,同比增长25.8%,特别是与11家重点企业签订了2.62亿元的贷款意向,全年已发放2亿多元;支持“三农”发展,发放支农再贷款9600万元;鼓励扩大对外融资,全年引进市外银行资金6.02亿元,其中2.45亿元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利用外资创历史新高。新批“三资”企业70家,比2001年增加44家,合同利用外资1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6.6倍,分别居浙江省第18位和第19位。其中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2项;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一大批市外境内企业来嵊州市投资兴业,已实现项目36项,实际完成投资额2亿元;帮助企业争取市外金融机构融资项目5项,获得融资资金4400万元。
      外贸出口稳步增长。完成出口交货值45.62亿元,自营出口1.68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和32.4%。其中200万美元以上的25家企业,自营出口额达到1.36亿美元,占全市自营出口额的80.9%;达成领带服装有限公司、巴贝公司和华发出口茶厂自营出口突破了1000万美元大关。全市已有进出口权企业264家,其中新批进出口获权企业26家。
      外经合作业务攀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境外投资和劳务输出继续扩大,全年国际劳务121人,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营业额303万美元,增长18.3%,全市有境外投资企业5家,新增2家。
      科教体育事业取得新业绩。21个乡镇(街道)成为绍兴市“高普九”乡镇,争创率达100%;调整校园布局,撤并学校18所。竞技体育又创佳绩,“两运会”期间,获亚运会金牌1块,省运会金牌6块,绍兴市五运会团体总分第一、金牌总数第二。科技创新工作进一步深化。实施科技项目225项,其中新批157项,省级以上47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1家;开发新产品119项,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9项;“争牌创优”工作成绩显著,累计争创省级著名品牌16个,市级著名品牌18个,普田厨具还被列为全国免检产品。不断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全年净增各级各类人才1720人,其中引进紧缺人才82人。
      文化、卫生、环保等各项事业扎实推进。大力促进文化建设,《越剧世纪行》荣获国家“星光奖”二等奖,《民情日记》成为十六大献礼片;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入村率达98.7%,入户率达62%;动建新华书店图书发行大楼,城隍庙修复工程已如期竣工。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成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全市人口的40%。大力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全市计划生育率98.8%。积极开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市建设。民政、社保、体育、新闻、民主法制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金午江)
    信息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

    该链接属站外链接,将无法使用辅助浏览工具! 是否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