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连日来,我市开展电气焊作业专项整治,出台硬核举措重拳出击,形成从源头到处罚的全链条治理模式。
市应急管理、消防、建设和市场监管四部门联合发力,通过市级抽查、县级检查、乡镇排查工作模式对辖区内工矿企业、建筑工地等电气焊重点单位、场所进行全方位排查,摸清2830家涉电气焊生产经营单位、560家涉电气焊外包外租经营单位、2841处涉电气焊作业场所和13050名电气焊持证人员分布情况,建立动态管理台账。与此同时,我市还出台文件明确电气焊禁止作业的“3种情形”和作业现场必须遵守的“9项规定”,给作业人员画出“硬杠杠”,带上“紧箍咒”,纠治违规作业“老大难”问题。
“在此次专项整治中,案件查办是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连日来,各部门通过现场排查、受理投诉举报、与经营单位联手等形式,深挖案件源头,对制售假冒伪造作业证行为,坚持追根溯源,一查到底,端窝挖点。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联合公安部门共查办案件33起,行政拘留163人,从严从重打击电气焊无证作业、买卖假证等违法行为。
“我们在柯桥区推行电气焊动火作业‘扫码备案’试点。通过作业前扫码录入信息、动火作业线上审批、小程序弹窗安全警示等功能,规范电气焊作业行为。”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我市积极推动企业开展多轮次、全覆盖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和应急逃生大演练,切实提高相关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搭建培训平台,组织电焊工职业技能竞赛,促进电焊工互相交流、提高技能;开辟宣传阵地,通过《绍兴晚报》、越牛新闻等媒体开展典型案例警示曝光,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凝聚社会监督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