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600002577268P/2024-252854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
发布机构: | 绍兴市农业农村局 | 公开日期: | 2024-06-24 |
主办单位: | 绍兴市农业农村局 |
徐梅代表:
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274号建议《关于加快建设未来乡村 打造共同富裕“绍兴样板”的建议》已收悉,会商市人力社保局和市文广旅游局,现答复如下:
未来乡村建设是在共同富裕大场景下持续深化“千万工程”的创新探索,诚如您在建议中提到的,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市未来乡村建设在村庄公共服务能力、人居环境等方面实现了升级。自2021年全省启动未来乡村以来,绍兴市结合“乡村振兴先行村”整体培育创建,2023年,全市全域开展和美乡村建设,通过省市县三级未来乡村联建联创,新建成县级未来乡村371个,其中市级未来乡村42个,省级未来乡村35个,累计建成省级未来乡村60个。近几年主要工作和成效如下:
一、推动“大建设”向“微更新”转变的方式升级
一是推行“微改造、精提升”。从挖掘文化内涵和提升微观感受入手,坚持细节打造,以“绣花”功夫,营造深具绍兴韵味的“小而微、精而美”的微小景观和乡村风貌。如诸暨市十里坪村以“和风十里·十分有戏”为创建主题,根据西路乱弹非遗文化和网红景区春风十里小镇特色,全力打造“人和、景美、共富”的未来乡村和美样板。二是强化“策划前置+需求定制”。建设前期充分调研论证,明确村庄定位,科学合理布局业态、设置项目,实现精准投资和有效投资。如上虞区春晖村联合运营团队,深挖春晖文化内涵,建设了白马营地、春晖茶舍等,推动白马春晖破圈传播。三是积极打造村庄品牌。根据村庄“家底”特色,策划在地化品牌主题,打造核心IP,与产业发展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打造有辨识度的村庄、有标志性的产品。如杜黄新村“田上杜黄”,坝头山村“陆游的乡村世界”等村庄品牌加持赋能发展。
二、推动“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的模式升级
一是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营机制。在全国招募乡村运营团队,重塑乡村价值空间,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创新推行运营联盟、村社联动运营等新模式。二是打好“乡村建设+”组合拳。有序结合宅基地制度改革、标准地改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合联改革等,有效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全面盘活农村资源要素。三是探索构建共富新架构。倡导以运营为导向的建设投资机制,形成“村企合营”“公建民营”“自建自营”“多村联营”等多种发展模式,构建强村公司矩阵,广泛发动村民共建共享,建立“社会资本+村集体+农户+政府”等多元利益链接机制。
三、推动“做环境”向“做内容”转变的形式升级
一是规划构建品质生活圈。加强县域统筹、部门协同,实施公共服务集成行动,倡导建立区域公共服务中心,协调周边村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如新昌县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成立“下岩贝·金山上”片区党委,以党员共管、事务共商、难题共解推动片区内村庄联建联创。二是重点打造“一老一小”场景。在未来乡村建设中,落地老年活动中心、儿童驿站等“一老一小”场景,各地还结合实际需求,建设落地远程生活关注、健康动态监测、意外紧急呼叫等公共服务场景。三是数字赋能民生服务。加强线上线下协同,通过数字化技术和基层网格员双向发力,破解村民对数字化服务“有需求也有鸿沟”难题。上虞区“数智丁宅”被入选为2023年浙江省未来乡村数字化应用试点,通过“网络+网格”模式开展预约上门理发、保洁等服务,群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
在全市未来乡村、和美乡村等建设实践中,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短板问题,您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建议,如本土资源挖掘不够、成果转化通道狭窄、特色产业培育欠缺等。结合您产业强农、文化助农、头雁助农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高质量推进全市未来乡村建设,为加快绘就全省“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提供绍兴实践。
一是深化党建联建。通过片区共建、村企联建等党建联建形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继续引进市场化经营模式,建立强村公司、“共富工坊”等,盘活土地、农房、人力等资源,做强“土、特、产”文章,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和农民致富。
二是全域推进建设。以省级未来乡村建设为标杆,对准和美乡村建设跑道设,全域推开“和美越乡”建设,2024年,做好27个新培育省级未来乡村的建设。倡导片区组团发展,鼓励创新探索跨地域的多村联建等方式,促进未来乡村协同发展、借力发展、共享发展。
三是发挥产业优势。将产业发展、强村富民作为未来乡村建设发展的关键核心,推进茶叶、竹子、菊花、兰花、梅子等产业发展,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和农科院、邮政公司、销售公司等合作,引进优质农产品,打造鲜果仓库、农产品基地等农产品平台,扩大销售渠道。
四是深掘村庄特色。在未来乡村建设中,强化品牌建设,不断深挖未来乡村的特色亮点、文化底蕴,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村落和农业文化遗产等文化瑰宝,积极打造能“吸引人、留住人”核心IP,形成有辨识度的特色标识。
五是鼓励村庄运营。探索推行乡村运营新路径,提升乡村资产资源的运营水平,鼓励引入乡村运营师、职业经理人、运营团队等开展市场化村庄运营,全面激活乡村资源经济价值。
六是发挥人才优势。加强教育学习培训,通过“头雁”班、主题班等进一步加大农创客队伍培训比重和力度。依托 “乡村人才振兴”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十佳农创客、“绍城筑创赢未来”等平台,持续引聚优秀人才携技术、项目落地绍兴,投身未来乡村建设。
七是改革赋能发展。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标准地改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合联改革等改革,进一步有效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全面盘活村庄资源要素,推动未来乡村建设。
八是提质公共服务。聚焦优质公共服务城乡一体普及提升,在省级未来乡村建设中,重点聚焦“一老一小”,打造爱心食堂、智慧医疗、幼儿驿站等场景,让“老有颐养、幼有善育”成为未来乡村新风尚。
九是数字赋能乡村。鼓励未来乡村根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差异化需求,继续做好“浙里办”、“浙里兴村治社”落地普及推广,让未来乡村变得更智慧,让生活变得更优质,实现各类服务事项办事指南“一触即达”。
感谢您对全市和美乡村建设工作的大力支持,希望一如既往多提宝贵意见。
联系人:绍兴市农业农村局 吴钟祥
联系电话:0575-85168156 ;传真:0575-85132339
地址:绍兴市越城区凤林西路168号
绍兴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24日